HSE业绩是什么意思
化工运行安全技术
一、工艺安全风险术语定义
1. 失控反应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可理解为致爆时间。
2. 绝热温升
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3. 工艺操作温度
目标工艺温度,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4. 技术最高温度
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根据常压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对于常压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在物料累积最大时,体系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称为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二、工艺操作危险度评估
温度作为评价基准是工艺危险度评估的重要原则。考虑四个重要的温度参数,分别是工艺操作温度Tp、技术最高温度MTT、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为24h对应的温度TD24,以及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
三、开停工管理
开工管理:是指生产装置或设施安装、变更或检修施工状态结束,开始转入开工过程,直到开工正常、产品合格的管理过程。
停工管理:是指生产装置或设施从开工状态转入停工操作,包括退料、吹扫等,直到交付检修的过程。
(一)制定开停工方案
总则:主要包括开停工的目标、时间进度和总体要求等。
1. 设置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新建(含改建、扩建)装置、大修装置或多套装置的开停工,由企业主管生产、技术的领导担任总指挥;其他类型的装置开停工,一般由车间或副担任总指挥。
2. 风险识别和对策措施
开停工可能风险包括引起的超温、超压,停工时的硫化亚铁自燃和开工时的冲塔、满(冒)罐等。开工时,要明确火炬排放系统、报警仪、安全阀、压力表、防爆门、消防气防设施、风向标等安全附件的检查、投用时间。制定吹扫过程中防止吹出物伤人和烫伤的措施,开工试压过程中防止超压的措施,试验压力的检测不能少于两块压力表。明确物料及公共系统的隔离措施和状态,对于联合装置不同步开停工或未退料设备,要有防止物料互串的隔离和防范措施。明确停工时放射源、特殊催化剂、特殊物料等的防护措施和开工时联锁等自保系统的状态。明确下水井系统的处理措施以及设备底部排放(水)的处理措施。废气、废水、废渣的产生情况(设备),以及这些污染物的品质、排放量、排放温度、排放时间和排放去向等。
(二)停工过程安全技术要点
1. 停工过程前
学习开停工方案,掌握开停工有关步骤。明确开停工进度,强调应注意的问题,避免疲劳作业。装置开停工前,根据需要绘制装置(反应器、再生器、加热炉、余热炉)升温曲线图。装置开停工前需进行现场和操作室清理,保证消防通道、工作线路畅通。开停工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非必要人员不得进入装置区域和操作室。
2. 停工过程注意事项(速度慢,排放净)
控制好降温降量降压的速度,降温降量的速度不宜过快。停炉操作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规定的降温曲线进行。开关阀门操作要缓慢,开关蒸汽阀门注意管线的预热、排凝和防水击。装置停车时,系统内的物料应尽可能倒空、抽净、降温后,送出装置,可燃、有毒气体应排至火炬烧掉,退净介质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置换吹扫步骤。对残存物料的排放,不得就地排放或下水道中。
3. 吹扫
设备和管线内没有排净的可燃、有毒液体,一般采用蒸汽或惰性气体进行吹扫。吹扫合格后,应先关闭阀门,再停气,以防止系统介质倒回,同时及时加盲板与有物料系统隔离。
4. 置换
关于日常工作的安全和保障问题:
在工作生活中,对待各种报警信号要严谨认真,每一项信号都关乎安全,务必仔细检查和确认。当我们的工作环境涉及开工阶段,尤其要注意,对有可能产生毒物的工序保持警惕。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现场人员务必佩戴专业的空气呼吸器和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健康。让我们来看几个关于开工过程安全管理的例子:
【案例分析】关于开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在管线或容器内部介质带压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更换垫片或压盘根吗?这种做法是不安全的,需要避免。
B. 开工前,管线与设备的盲板必须逐一拆除并进行记录。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C. 在使用蒸汽之前,确保冷凝水被完全排除。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和必要的安全措施。
D. 关于开工阶段产生毒物的过程,现场人员只佩戴空气呼吸器就足够了吗?答案并不全面。除了空气呼吸器,我们还需要其他的安全措施和工具来保障安全。正确的答案是C。确保在使用蒸汽前排除冷凝水,这是保障开工安全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