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本分析表怎么做


1.3.3 执行成本的编制详解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执行成本的编制过程。之前所提到的案例已经涉及了部分相关内容。前面我们讨论了估算成本、目标成本以及执行成本等几个阶段的成本。

执行成本主要对应的是项目的施工图阶段。在这个阶段,执行成本的编制需要细化到五级科目。在编制执行成本时,必须合理地将项目成本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单项工程或专业工程上,根据每个分项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限额设计经济指标。

在进行成本编制的也需要向设计院提出相关要求,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扩初阶段进行的。一旦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我们可以在施工图设计前提出设计经济指标。而当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根据施工图设计来具体编制执行成本。这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

在调整过程中,限额设计不仅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等结构部分,还包括装机、管线以及其他机电设备。这些都是产生费用的重要部分,需要进行限额设计。根据经过审批的各项设计成果,我们需要编制相应的成本分析报告。

在方案阶段,当目标成本的二级科目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目标成本进行持续的调整和优化。在方案阶段的目标成本获得批准后,我们需要在三十日内完成《施工阶段目标成本测算表》的编制,这将成为项目施工阶段的目标成本。

至于施工图阶段的目标成本编制和确定,每个公司可能有不同的规定。例如,施工图阶段的成本编制完成的时间,是十四天还是三十天,需要根据公司的具体规定来确定。

在施工图阶段的成本编制必须准确无误,因为施工图已经完成,不再是估算,而是需要确定实际的成本。这一阶段的成本必须低于目标成本,如果出现偏差,可能意味着在目标成本预估阶段就存在问题,可能需要追加成本,这显然是不理想的。

在施工图阶段执行成本之前的目标成本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预估各种情况。回顾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讲解了成本的阶段划分及编制。成本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可研阶段对应的估算成本、方案设计阶段对应的目标成本以及施工图阶段对应的执行成本。估算成本应大于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应大于执行成本,这是最佳的控制结果。在执行成本编制方面,可能会细化到五级或六级科目,但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将继续探讨下一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