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框包边效果图
房屋装修一、两年后,许多业主会发现厨房和卫生间的门套下口出现发黑、发霉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美观,维修和整改也十分麻烦,需要拆门、下铰链、敲线条、拆除门套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那么,这种情况究竟是由何原因导致的呢?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人员在装修过程中对施工工艺了解不足,未能充分考虑到下一道程序的施工,或者为了自身施工方便而忽视了一些细节。许多年前我也曾遇到过这个问题,确实会造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那么,如何施工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根据我长时间的探索、整理、试验和认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施工方法。
1. 在门套的左、右、上三个方向打出相应的钻眼。
2. 门套框架(木工板)制作完成后,需要上墙固定。这一步需要确保水平、高低、对角等尺寸无误差,并且背面需要做处理。
3. 框架(木工板)离门套的地面应保持在60-70mm的距离。
4. 因为常规地砖铺设后的厚度大约在50mm左右,所以需要注意门套与地面之间的空隙处理。
5. 在卫生间门口安装挡水板时,其高度应比卫生间内的地砖高出8-10mm。
6. 框架固定好后,再安装九厘板(门企口)、饰面板(需刷底漆)、线条等。这些部分离地面的长度应为40-50mm。
7. 安装挡水板时,九厘板、饰面板、线条等应在挡水板上方进行安装处理。这样可以确保门套与挡水板之间的缝隙在2-3mm之间。使用玻璃胶封闭这个缝隙。
按照这样的工艺施工后,就能有效防止在使用和清洁卫生间时,水顺着门套的最下口向上蔓延导致门套发黑、发霉的现象。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门套制作时未进行基础面防潮处理,仅对面层油漆进行处理是不足以防止潮湿问题的。
门套出现发霉的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
1. 地砖或墙壁的水泥未完全干燥就进行施工,导致水汽无法蒸发,木板因此受潮发霉。
2. 基层没有做好、防潮处理。
3. 卫生间门套表面使用了不耐水的材料。
针对这些问题,最好的处理方法包括:
1. 拆除重做,基层做好、防潮处理,饰面采用防水材料,如铝板、不锈钢等。
2.在门套背面多刷几层清漆,增加防潮效果。
根据相关规定,与卫生间墙面接触的门套必须做防潮处理。常规的防潮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门套的细木工板与墙面接触的地方,即细木工板的背面,必须刷清漆,以挡住从墙体传到门套的水汽。
2. 如果卫生间没有设置门槛石,那么门套与地面之间应留出大约1cm的距离,以挡住从卫生间地面渗入门套的水汽。
3. 在门板背面贴上一层防火板,以阻挡室内向门套渗入的水汽。
4. 卫生间的门套线可以选择瓷砖、石材等防水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外观漂亮,而且不怕水。
更多关于家装疑难杂症的问题,建议寻找装修专家解答。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或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微信号:qijia-ke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