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能效一级和三级的区别


今天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空调能效比的知识,以及如何根据能效等级选择合适的空调。

我们经常会听到能效比这个名词,许多朋友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可能不太清楚它的具体含义。其实,能效比就是能源转换效率,其中包括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制冷能效比,也就是单位耗电量下的制冷量。换句话说,能效比越高,在相同的制冷量下,空调就越省电。

除了制冷和制热能效比,我们在产品页面通常还会看到APF这一指标。APF即全年能源消耗率,是综合考虑了制冷和制热,用来衡量空调耗电量的参数,更加全面。

了解能效比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空调的能效等级。

购买空调时,除了制冷或制热效果,很多人都会关心空调的省电情况。每台空调都会标注自己的能效等级,甚至有些空调标注的是新的能效等级。那新的能效等级具体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其实早在1989年,就有了第一版的空调标准。而最新的标准是在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相比旧版国标,新标准有很多变化,比如定频和变频的合并,能效等级由三级变为五级,要求更为严格。

作为消费者,我们肯定是要关注空调的能效等级的。为什么呢?因为:

1. 能效等级越高,综合耗电量越小,越省电;

2. 要达到更高的能效等级,空调的核心零部件需要优化和升级,因此也代表了更优的性能和质量。

由于新国标刚刚实施,很多空调的能效等级还是按照旧版国标来划分的。大家在选购时,如何识别新国标呢?很简单,如果产品页面强调新国标,那就是新国标机型。如果没有特别提到,那可能就是旧国标机型。你也可以看能效等级标识,如果标识上写着“依据标准:GB12021.3-2010”,那就是旧国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