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什么意思和寓意


导读:随着白露节气的临近,我们不禁好奇白露的含义以及它带来的天气变化。本文将为您揭晓答案。

尽管立秋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南方地区的酷暑依然难消。随着九月的到来,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新的节气——白露。那么,白露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下雨又代表着什么?接下来,我们将为您揭晓这些谜团。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第三个阶段。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我们迎来了白露节气。今年的白露是在9月7日,农历七月二十日,预示着暑热即将结束,冷空气逐渐南下,气温将有所下降。

关于白露的名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给出了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水汽遇冷凝结成露水,古人以五行配四时,秋属金,金色白,因此用白来形容秋露,称之为“白露”。

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民间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说法和农谚。老农们普遍认为白露节气宜晴不宜雨。他们认为白露下雨可能会对农业收成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农谚“白露日落雨,到一处坏一处”,以及“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气象专家表示,“烂白露”这一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决定天气的最终因素是大气环流,白露节气这天下雨并不能预测后续的降雨情况。对于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到了白露节气,汛期已经结束,此时的降雨能够蓄水抗旱、净化空气、改善土壤墒情,对农作物的生长反而有利。

随着白露节气的临近,我们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观察感到惊叹。除了上述的农谚和解释外,你还知道哪些与白露节气相关的农谚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