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制作过程100字
端午节将至,粽香四溢。在浙江省嘉兴市五芳斋产业园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传承人胡建民正带领技师们赶制端午粽子。只见他手法娴熟,两片粽叶一交叉,撒入拌好的粽馅,经过多次折叠和细致的线缠绕,一个标准的粽子便大功告成。
今年六十岁的胡建民是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三十余年的粽子制作经历让他深感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之道。他表示,五芳斋这一百年老字号,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必须推陈出新。
谈及技艺传承,胡建民表示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需要在技术上进行提升。回忆起在五芳斋的起步日子,他透露最初全靠手工完成粽子的每一个制作环节,包括剔肉、去皮、切肉、淘米、洗粽叶等。尽管全手工制作的粽子充满匠心,但耗时长、费工费力,且需趁新鲜食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一传统技艺的发展。
胡建民并未因此停止探索。拥抱机械化的他仍然坚守粽子的手工制作技艺,特别是在裹粽环节,纯手工的品质把控至关重要。他强调,粽子的重量误差需控制在2克之内,四边长度也要一致,这对技师们的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生产技术的提升与品质把控让五芳斋的粽子走出嘉兴,走向全国,甚至远销海外。胡建民表示,粽子不仅是传统节日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他致力于将粽子这一传统美食与现代人的口味需求相结合,通过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粽子文化。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胡建民还参与研发了新口味粽子,如螺蛳粉粽、臭豆腐粽、榴莲粽等。他特别提到了今年主推的FANG粽,这款粽子在口味上进行了大胆尝试,选择了三种辣度的辣椒,与年轻一代的尝鲜冒险、追求刺激的口味诉求相契合。
已至花甲之年的胡建民仍致力于粽子的研究开发,并计划培养更多徒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与年轻人交流以了解他们的口味与诉求。他表示相信,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粽子制作技艺这一非遗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一传统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