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奄一息的息是什么意思
痴夫子解读古文中的“息”字,其构造表明此字与心和呼吸息息相关。考察甲骨金文,我们可以看到“息”字的构成包含心和一种表示空气流动的元素,揭示了它代表气息、呼吸的含义。成语如“仰人鼻息”、“奄奄一息”、“一息尚存”,都体现了“息”字与气息、生命的紧密联系。
《论语·泰伯》中,朱熹对曾子士的教导提到,“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表达的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坚持志向,决不懈怠。这种坚持和毅力,体现了古人的远大抱负和坚韧品质。
春秋时期有个小国叫息国,虽然小却因为一位女子而闻名,那就是息夫人。她的生活故事被后人传颂,如清邓汉仪的《题息夫人庙》一诗所描绘的那样,她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悲伤。
据史载,息夫人姓妫,是陈庄公之女。她出嫁到息国时,需要经过蔡国。蔡侯因她美貌而轻薄戏弄她。这件事被息侯知道后,他借楚国的力量打败了蔡国并俘虏了蔡侯。后来,因为蔡侯在楚文王面前描述了息夫人的美貌,引发了楚文王对息国的攻击,最终导致了息国的。
楚文王灭掉息国后,息夫人为了保全息侯和息国的百姓,成为楚王妃。她为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但她的心始终不在楚宫,一直郁郁寡欢,对楚王少言寡语。她的故事被后人传颂,如诗中所说,“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关于她的死,有一个凄美的传说。据说某天,当楚王外出游猎时,息夫人在城楼上看到息侯正在城门口做卑微的守门人,这让她羞愧交加并选择赴死。据说当时息侯也跟随她而去。他们的情感深深打动了楚文王,他将二人合葬在桃花山上,并在山麓建立了祠堂,后人称为“桃花夫人庙”。
这个故事虽然凄美动人,但历史上的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很难面对死亡,但有时候生存更是对内心的折磨。像息夫人这样的历史人物,虽然她的选择令人敬佩,但更多的人可能选择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每个人面对困境的选择都是内心痛苦的写照。对于女子来说,不死是艰难的选择,但历史上的许多人物都展现了这种坚韧的品质。像息夫人那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她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