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入目一般形容什么
下面是经过重写后的文本,请查阅:
我见过的最为让人无法接受的书籍
提及“不堪入目”,人们或许会联想到一些低俗的内容,但在这里并非如此。
我曾经购买了一本名为《篆书唐诗三百首》的书,标榜为传世书法经典,由施树禄编著,由言实出版社于2017年5月出版。
我并不擅长书法,字迹甚至不如小学生,为何会购买这本书呢?那时我跟随图哥学习篆书,开始认识篆字。作为最古老的汉字,多认识一些总有益处。这也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收集篆书的书法作品。我曾经请求一位书法名家用篆书写一部金刚经。
篆书与现在的汉字有很大差异,不仅在笔画、字形、结构上有所不同,书写工具也截然不同。它更加变幻莫测,更不规范,更像一幅画,充满趣味。面对一幅篆书作品,就像面对一幅古画,每一个字都像一幅小小的画作。在欣赏的仿佛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体验千年之思。
我虽然不会写诗,但喜欢唐诗。读《篆书唐诗三百首》应该会是一种美妙的体验。现实却让我失望。
书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只有四句诗,共20个字,但风格各异,字体五花八门,整体看起来形神分离,支离破碎。同样,王维的千古禅境之诗也被殆尽,令人痛心。其他的诗作也同样如此,让人心神俱碎,不忍卒读。
这本书中的书法简直是一场灾难。无需等到清明时节雨纷纷,就已经让人心情沉重到极点。杜甫的《春望》、李白的《赠汪伦》等经典诗作都被不伦不类的篆文得面目全非。其他如韩愈的诗句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像一块块不整齐的猪肉排列在一起,难以入目。
当我看到这样的篆书唐诗时,愤怒不已。仿佛我们心目中的美好唐诗被扔进了废品回收站,婀娜的篆书艺术也被尘封。对于这本书,我本该宽容,毕竟文化传统始终敬惜字纸。这本书的拼凑痕迹过于明显,缺乏诚意,难以传承。即便编者在前言中表达了他们的初衷和善意,但这并不能掩盖书中的问题。
我曾在北京保利酒店大堂见过一幅精美的篆书作品,用篆书书写了李白的《把酒问月》,那才是真正的艺术。如果编者能够下功夫,收集历朝历代书法家写的唐诗,并请当代优秀篆书书法家创作补充,将每一篇唐诗都打造成艺术品,或许会有更好的结果。现在的这本书却令人痛惜,一件高大上的艺术品被做成了下三滥的不堪入目之作。
这本书让我失望至极。虽然编者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结果却令人难以接受。他们未能实现将唐诗与篆书艺术完美结合的目标,反而玷污了出版社和编者的名誉。真正的艺术应该得到尊重与传承,而不是这种草率的拼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