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意思
据传,在孟子后世的考证中,大禹在担任水官时,年仅26岁,尚未成家。对于当时的年纪来说,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是相当罕见的。可见,舜帝对治水一事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大禹深知,这份重任背后是巨大的责任。治水成功,不仅能洗刷氏族的耻辱,更能让他跻身辅政的高位,未来可期。失败则后果不堪设想。在接到命令后,大禹回想起与父亲一同奔波的日子,心情无比沉重。他告诫部下:“我们必须铭记先父鲧的遗憾,努力完成任务,避免重蹈覆辙。”
古语有云,“诛”即惩罚。大禹表示,他深刻理解先父鲧未能完成治水任务而遭罚的遗憾。现在自己接过重任,必须继承遗志,总结经验,纠正过失,尽快消除水患。随后,他迅速调整状态,携带测量工具,率先出发。
史书中详细描述了大禹治水的艰辛。他亲自操劳,时刻思考解决方案,注重实地考察。他穿着简朴的衣服,吃着粗粮,住在简陋的茅屋中。他翻山越岭,涉江过河,每到一地,都会先祭拜鬼神,然后根据地形制定策略,带领大家因地制宜地治水。大禹不仅在乎上级的看法,严格自律,为下属树立榜样,而且在治水方法上灵活多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当治水工程推进到安徽的涂山时,得到了当地部族涂山氏的大力支持。涂山氏部族以狐狸为崇拜,其首领之娇美丽动人,才貌双全。在治水期间,她经常主动接近大禹,表达情感。考虑到大禹尚未成家,人们开始撮合他们。虽然大禹起初婉拒,表示心中只有治水之事,但女娇的坚定和勇敢深深打动了他。最终,大禹被女娇的爱所感动,两人结为夫妻。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他曾说过:“我能做什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治水。”他坚持“以身度”,以自己的行为作为大家的表率。在治水关键时刻,大禹不敢回家,因为他深知一旦开始请假,将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和效率。他的“过家门而不入”,并非无情,而是出于对治水工作的坚定执着和责任感。
大禹在担任水官期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他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治水工作,为消除水患不懈努力。他的事迹传颂千古,成为后人敬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