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后一天叫除夕
很久以前,世间存在一个名叫“夕”的妖怪,它的身躯如同山岳一般庞大,浑身环绕着令人胆寒的黑色雾气。它的双眼犹如铜铃般烁烁放光,每当腊月岁末之时,它便破巢而出,肆虐人间,带来无尽的灾难。
“夕”所到之处,风起云涌,飞沙走石。它的魔爪之下,房屋成片倒塌,传出震耳欲聋的碎裂声;人们辛苦耕种的庄稼被它毫不留情地摧毁,让人们的生活陷入一片绝望之中。百姓们对此,却又束手无策,只能在每年的最后时刻四处奔波逃避。
某年岁末,当“夕”再次现身时,村民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在这危急关头,一个英勇的少年“年”挺身而出。他身形矫健,眼神坚定而果敢。长期以来,“年”细心观察,发现了“夕”最怕的是鲜艳的红色以及巨大的声响。
于是,“年”迅速召集村民,大家齐心协力将桃木板涂上鲜艳的红色颜料,挂在每家的门口两侧。接着,“年”带领村民利用竹筒制造出最早的爆竹。当夜幕降临,“夕”带着嚣张的气势出现,但当它看到家家户家门口的红色桃木板时,步伐明显迟疑了。紧接着,“年”点燃了爆竹,爆竹的巨响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夕”被吓得浑身颤抖,无法控制自己的庞大身躯向后退缩。
“年”见此情景,鼓舞人心地说道:“大家齐心协力,定能驱逐此妖!”受到鼓舞的村民们拿起一切能发出声响的,呐喊、敲打。“夕”在众人的下无法支撑,转身仓皇逃窜。“年”和村民们乘胜追击,将“夕”赶到了偏远的深山之中,使其再也不敢出来祸害人间。
为了纪念这场胜利,人们将每年的最后一天定为“除夕”,寓意着彻底消除“夕”这个祸患;而将新年的第一天称为“年”。从那时起,每年的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燃放热闹的爆竹,以此驱邪避祟,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一传统习俗一直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