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朋友不是闺蜜


闺蜜这个词的兴起,仿佛是在二十多年前开始逐渐流行的,但在更早些时候,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时,北方有一种说法叫做“发小”,沽酒客的家乡则称之为“娃儿朋友”,但显然这些词汇与现今的“闺蜜”一词并不等同。

发小和娃儿朋友,他们的关系犹如铁哥们一般坚固,尤其是上个世纪独子形成之后,这种关系似乎成为了除血缘之外最为亲近的纽带。“闺蜜”这个词却与他们没有直接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闺蜜”特指女性之间的交往,它与男性之间的交往存在明显的区别。至于近年来出现的“男闺蜜”,听起来总觉得有些奇怪,如果女性声称自己有男闺蜜,那么作为朋友或伴侣,确实需要对其交往深度保持警觉。

从字面上来看,“闺蜜”就是“闺中密友”。在古代,只有那些出身于大户人家的千金才有资格拥有闺房,在她们嫁人之前,接触的其他女性有限,能进入她们闺房并与其成为好友的人,身份地位必然相当。她们或许也能与丫鬟谈得来,但这并不能称之为“闺蜜”。

现今的“闺蜜”,显然与古时闺中密友的概念有所不同。有人曾这样形容:闺蜜听起来如同阳光照进心底,给人带来别样的温润。她们是经得起俗事考验的女性朋友,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倾诉、相互信任、相互依赖。不论境遇相差多远,都能真心为对方祝福。

我们不能过于天真。在闺蜜这个词泛滥之前,南下淘金或活跃在广东沿海某些地方的女性们互称妹,这就是闺蜜的雏形。虽然我不想过多涉及职业的话题,但“妹”这个称呼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词语的含义逐渐被改变或滥用。比如陶渊明钟爱的菊花,曾经是多么高雅的象征,如今却被恶搞;又如“干爹”一词,原本代表长辈的称谓,如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禁思考,为何时代变迁中,不能保留一些良性的东西呢?

生活中,有人独来独往,有人则需要朋友的陪伴。这是一种个人选择。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我们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具备辨识能力。除了至亲及伴侣之外,对于外人我们应当谨慎处理与其的关系和交往程度。有些所谓的闺蜜站在自己的角度给自己出谋划策但有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在处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问题时过度干涉别人的决策使原本不大的问题复杂化最后造成家庭的破裂甚至自己的好心成为了他人抱怨的对象或许有人会觉得这太过悲观但作为一个清醒的人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需求不过分攀比依赖而是寻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人的境遇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真正能让自己舒服的方式而不总是羡慕他人台前的生活我们更应该共同努力去建设自己的家庭生活好过追求短暂而无实质意义的面子享受与此同时那些真正理解你并真心为你的幸福付出的朋友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闺蜜在你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好的朋友应当给你真诚的建议而非火上浇油当我们被所谓的闺蜜怂恿时也许就已经陷入了困境对此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警觉和思考毕竟生活的真正幸福不在于表面的攀比而是与伴侣共同努力共同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这样的友谊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珍贵友谊这样的闺蜜才是真正的良友和知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需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心对待生活的挑战和机遇才能真正的活出自我收获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