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真菌不属于植物


关于教材问题的深度思考

在众多教育参与者中,包括老师、学生和家长,普遍存在一种对教材的盲目信任。似乎一切以教材为准,教材真的就毫无瑕疵吗?

事实上,教材中的问题并不少。我从事科学命题工作多年,发现的问题令人忧虑。尽管有些问题在争议中得以解决并不再考察,但我仍然对每一册教材的传播范围如此之广,出现的错误却如此之多感到气愤。

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伴你成长”中详细记录了这些问题:

问题一:湘科版五年级下册材(2021年12月印)第52页存在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关于地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教材上标注的度数与实际情况不符。幸好与出版社沟通后已及时改正。

问题二:教科旧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的引言中,曾长期存在一个错误的描述。人的最高视力所能看到的微小物体的大小被错误地描述为1/5毫米。这个错误在之后的版本中得以更正,但影响范围甚广,很多旧的电子版或纸质版教材仍在传播这一错误。

问题三:在教科旧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某一页面中,错误地表述了所有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说法。事实上,病毒是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除病毒外,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遗憾的是,这一错误至今仍未得到纠正。在命这部分内容的时,我都会特别注意这一点。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版本的问题,例如苏教新版五年级上册的某个页面上的配图与文字描述不符等。这些问题并非个例,它们的存在反映了出版社在教材编写和过程中的疏忽。

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出版社应该更加重视教材的编写和工作。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老师、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盲目相信权威。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出版社反馈,大多数情况下,出版社会在新版本中及时修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家购买最新版本的纸质教材,避免受到旧版本错误的误导。电子教材仅供参考,在使用时需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