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的含义是什么


有一个中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重创,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并且众叛亲离。在他迷茫痛苦之际,他找到了自己的老师并倾诉了自己的苦楚。

老师听完他的遭遇后,从冷柜中取出一块硕大的冰块,交给他一把刀,让他用力砍去。无论他如何努力,只能在冰块上留下微弱的痕迹。老师告诉他,冰虽由柔弱的水凝固而成,但在极寒之下却变得坚硬无比。中年人听后深感惭愧,向老师鞠躬致谢,随后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这个故事充满着浓厚的哲理,相信很多人都曾听过。实际上,人对水的崇敬源远流长,至今仍然影响深远。在办公室中,经常能看到一幅“上善若水”的书法作品挂在显眼之处。那么,这四个字背后究竟蕴怎样的深意呢?

在这个故事里,水在严酷环境下展现出坚如钢铁的品质,而在其液态形式下,又展现出柔弱至弱的特性。这种柔弱的特质让水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正如世界时刻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因其至柔至弱的特性,它可以适应任何容器,装入杯中是杯子的形状,流入大海则是大海的模样。人可以像水一样灵活变通,在不同角色间自如转换,始终保持真我。

尤其对于那些身居高位、手握权力的人来说,更应明白这一道理。权力的身份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应认识到身份并非真我,才能避免错误的选择和退休后的迷茫。

水还有包容并蓄的特性。水本身无味,但可包容盐之咸、糖之甜。人生亦应如此,酸甜苦辣皆可坦然接受。尝遍人生百味后,便能做到苦而不悲、喜不形于色。

《道德经》中称颂水的柔弱却不可战胜的力量。水虽柔弱,却能战胜一切刚强的事物,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的前进。无论遇到山丘、悬崖还是硬石,水都能蜿蜒而过、飞流直下或是水滴石穿。我们应当像水一样刚柔相济,才能无往不利。

《道德经》更是将水视为“故几于道”的高度,因为水具有不争和利他的品质。水的“善”体现在它利万物而不争,即使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位置也能保持其本性。这一切汇聚成一个“善”字,赋予了水“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最高境界。

通过“上善若水”,我们能获得更多启示。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像水一样生活——至善至柔、至坚至刚,与人无争却能无往不利。这大概是对“上善若水”真正含义最深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