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反对普世价值观
彩礼的多寡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微薄的一分钱还是高昂的一百万,彩礼背后所体现出的本质问题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在古代,彩礼反映了人口买卖的观念;在当代社会,彩礼的存在则更多地体现了单一性别的与。
古代社会观念中,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女子在婚后难以回娘家为娘家贡献。养育多年的女儿所收取的彩礼成为了一种经济上的补偿。我们身处的时代是西式婚姻的时代,男女双方基于相互爱慕而结合,彼此具备独立自由的意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男女地位平等,并且共同承担起对双方父母的赡养义务。彩礼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如今,为彩礼寻找合理性的人常常提出以下观点:
有人认为男性多于女性导致男性为了婚姻而支付彩礼。这种观点在当下社会并不成立。事实上,婚姻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而非必要选择。在这个文明时代,无论有无彩礼,许多人都会因为个人选择、条件考量等原因选择不婚。性别比例并不应成为支付彩礼的理由。
有些人提出生育补偿的观点。法律规定女性拥有完全的生育自,男性无法支配女性的决策。生育是女性的选择而非男性的要求。不想生育的女性有权选择不生育,而选择生育的女性则是在与丈夫共同合作、共同承担起育儿责任的过程中进行。在此过程中,男性应负责照顾的妻子、支付相关费用,并在育儿过程中承担相应责任。
婚姻的本质应当是互相爱慕的双方在爱的见证下许下结婚誓词,愿意在未来的日子里相濡以沫、携手共度。如果一方感情虚假,即便没有彩礼,这种婚姻也是不值得推崇的。彩礼的存在对于神圣的婚姻而言,更是一种和侮辱。两个具备独立意志的自由人之间,任何形式的欺骗、、要挟等行为都是对爱的背叛,是针对性的霸凌行为。如果这种霸凌行为仅针对一种性别并成为风俗,那这是一种包含和的风俗,与当代社会的普世价值观相悖。
任何危害人类、反文明的风俗都必须被清除。就如同曾经导致人残疾的裹小脚陋习一样,这种性的风俗随着文明的进步已经消失。我们不能因为部分人的困境而否定整个风俗的性本质。同理,我们也不能否认彩礼对于当代单一性别的性本质。如果某些男性因为彩礼而找不到伴侣,那么这种风俗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许多人误以为反对彩礼是因为彩礼金额过高。实际上,男人反对彩礼更多的是对针对男性自身的性风俗的反感和抵抗。就像女性无论是否遭遇家暴都反对家暴等陋俗一样,任何希望世界变得更好的人都应该反对彩礼这种与当代社会自由平等、互相尊重的价值观相冲突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