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板书设计
《童年的探索之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人为什么会有飞行之梦,人类起源的初步概念,以及“我”是如何进行探索的。
通过文字描绘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人飞行梦和探索过程。
难点: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童年时有哪些有趣的发现或经历?”(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了一个苏联小朋友费奥多罗夫童年的重大发现。”)并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小组内互相朗读纠正,交流词语含义。
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小作者童年的发现内容。
教师巡视辅导,检查自读情况。特别关注生字词如“胚胎、祸患、嘿”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指导。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简单标注原因。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语言。
自读课文,画出喜欢的句子并简单批注。
小组内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提升,对不同部分的探索过程进行深入理解。
特别关注以下内容:
“我”的飞行发现及小伙伴们的类似经历。
“我”向老师求教的情景及对“我”的影响。
“我”的大胆想象及得出的结论。
文章中有趣或有深意的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绞尽脑汁”的含义,并造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胚胎发育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明白,尽管结论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但小作者仍然很高兴自己的发现。
四、深入探讨与分享
讨论人为什么会梦想飞行以及人类的起源。
评价小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如乐于探索、爱思考、充满幻想等)。
分享文章中最有趣的部分及原因。
采用范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总结环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童年的探索之旅》这篇课文,小作者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虽然这个规律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但他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同学们也能保持这种爱思考、乐于探索的精神,不断有新的发现。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课后整理自己童年的新发现或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
最后是板书设计:
《童年的探索之旅》—— 胚胎发育的探索之旅 梦中飞行-求教老师-大胆想象-得出结论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