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么去山区支教
作为一个硕士生,我们的视野与思考理应较之一般的学院学生要更加广阔深远。
我的一位同窗让我感到敬畏。在博士学业完成之后,他毅然选择投身于贫困山区的教育支援工作,成为一名支教老师。在阿坝州的深山老林中,他已经默默耕耘了近十年。曾经的青春阳光的他,现如今已在高原气候的雕琢下,变成了一位朴实无华的男子。然而在我心中,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那把吉他依旧时常出现在他的手中,他依然是我心中那个充满个性的、最帅的朋友。
每当我们相聚之时,我们都爱拿他打趣。问他为何选择去那个与世隔绝的穷困山区。他则说:“每当看到电视里播放那些偏远山区的生活场景,那些孩子们的艰难,都会深深刺痛我的心。因为我自身也是从穷苦的家庭走出,更能深刻体会到他们的苦楚。” 这一去就是八年过去,而今新的辉煌依旧继续,他却依旧在那静默地守护着那些山里的孩子们。他是那种值得我们真诚尊敬的人。
在此并非要号召大家去偏远山区执教,更不是想制造任何道德的枷锁。只是想传达一个观点:人在所处环境与经历的不同中,所拥有的视野和胸怀可能会有所不同。世人往往为名利而奔波忙碌,然而对于有学问的人来说,他们的选择也许会有所不同。
最终,无论我们的选择如何,都希望我们能够以一种热忱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职业。身为教师,其言传身教对我们祖国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愿我们都能成为合格的引路人,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以教育为荣,以孩子为本,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