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在6月份俗语是什么


2020年农历,特殊的日子多。在那一年的日历上,四月再次出现,成为了闰四月。对于老一辈的农民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他们常言“闰四月,吃树叶”,透露出对闰四月的深深忧虑。他们深知,对于以农为生的农村人来说,闰四月对农事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进入四月份,天气变幻莫测,极端气候频发,导致倒春寒的现象频繁出现。这样的霜冻天气,不仅使农作物受到严重冻害,也让农民们倍感压力。事实上,从北方的天气情况来看,今年确实有不少地方遭遇了天气困扰,庄稼产量下降,果树的收成也大打折扣。

在山东地区,五月份接连遭受冰雹的,令人痛心。而在河南地区,小麦也因冰雹问题出现了倒伏,这令许多农民感到十分苦恼。不仅如此,四川、云南以及华北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干旱问题,小麦的产量并不理想。

随着农历五月的到来,人们告别了“困难四月”,许多农民寄希望于接下来的日子能带来更好的年景,以期弥补闰四月带来的损失。但张大爷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却持保留意见。他引用了一句俗语,“六月立秋,颗粒不收;七月立秋,种啥都收”,这让人们产生了思考。

这句俗语的含义是,如果立秋出现在六月份,那么农作物的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如果立秋是在七月份,那么无论是夏收还是秋收都会比较顺利。这是因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气候条件。当立秋提前到六月份时,夏季的农作物可能会因为天气不够炎热而受影响,导致产量减少。相反,如果立秋在七月份,农作物的生长则能得到适宜的温度和气候条件,从而保证收成。

值得一说的是,立秋的日期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太阳的运转情况而定。而农历则是根据月球转动地球一圈的时间来计算的。立秋在阳历中的日期与农历的对应关系会有所不同。例如,2020年的立秋恰逢农历六月十八,也就是六月份立秋。这也解释了为何会有“六月立秋颗粒不收”的说法。

综合来看今年的年景,各地区的农事活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这句俗语主要适用于华北地区,但在其他地方也有其指导意义。无论怎样,农民们都希望能在顺应天时、合理农耕的前提下,迎来丰收的季节。对于这句俗语的解释与现实意义,您又是怎么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