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师一般月薪多少钱


北京青年林小雨的烘焙创业路

在2023年的北京朝阳区,冬日的寒冷并没有阻止林晓(化名)的烘焙梦想。那时,他居住在朝阳区的一间出租屋里,正盯着烤焦的第六炉曲奇,眼泪滴落在烤箱玻璃上。他刚遭遇了职场的一次打击——被公司裁员,银行卡余额仅剩8321元。手着的是某大公司的拒绝信:“您的专业背景与岗位不匹配”。

转机出现在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他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抹茶蛋糕照片上传至小红书,并附上文字:“失业第7天,至少还有烤箱与我相伴”。出乎意料的是,这条分享在短短48小时内爆红——收获了5000+的点赞数和300+的私信。三个月后,他的家庭烘焙工作室月收入突破五万元大关。一年后,“晓雨烘焙坊”在国贸商圈拥有了自己的实体店。

这个时代最令人欣喜的是,你的兴趣爱好或许正在某个角落悄悄为你准备着新的职业机会。

兴趣与职业的交融

哈佛商学院的研究显示,将兴趣职业化的人的工作满意度比普通职场人高出47%。这并非无稽之谈,林晓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他的兴趣(烘焙)与市场需求(健康甜品)的结合,加上他独特的造型设计技能,形成了他的差异化竞争力。

许多看似“不务正业”的爱好,其实是上天给予我们的职业线索。职业规划师古典曾提出:“将兴趣职业化需要经历三次跃迁——从消费到生产,从免费到收费,从爱好到专业”。

如何将“喜欢”转化为“饭碗”呢?

他建立了一个“兴趣资产负债表”,记录了他在烘焙上的投入与收获。如他在三年内花费两万购买烘焙材料,但掌握了12种法式甜点的制作配方。每周研究十小时的成果是积累了五千名粉丝的关注。

他开始寻找将兴趣变现的方法。如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可以转型为新媒体代运营者;健身爱好者可以转变为私教培训师;宠物达人则可以通过运营萌宠账号获取收益。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等到兴趣“足够好”才开始变现,而要在变现的过程中让它变得更好。也要警惕“兴趣职业化”的陷阱,如“热情透支”和“市场幻觉”等风险。

青年报的调查显示,虽然有73%尝试兴趣创业的年轻人会在18个月内遇到挑战,但只要在热爱与现实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成功的机会仍然存在。

如今,林晓每天依然四点钟起床开始一天的烘焙工作。但在烤箱旁的一块白板上,他写下了当天的三个目标:研发低糖新品、为学员进行直播教学、与商场商谈快闪店的合作事宜。这就是兴趣职业化的最高境界——既保持对热爱的纯粹追求,又具备商业的理性思考。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未来的职场属于那些能够自我管理的人。”而你的兴趣,可能就是通往这个职场的最佳入场券。不要让你的爱好白白浪费,它可能只是等待你找到正确的赛道而已。

那么,你准备好将哪个兴趣转化为你的事业了吗?90后的你,是否也正在经历着职业转型的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