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雾气缭绕的词语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晨曦初露时推开窗,薄雾袅袅,远处的山峰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宛如步入了梦幻的仙境;或是雨后放晴的时刻,空气中带着湿润的水汽,阳光透过云层洒落,整个世界都显得柔和而神秘。这种朦胧的美感,古人用一字来形容——氲。
读音详解
氲字的发音为yūn,与常见的字“晕”(读一声时)同音。《广韵》中对氲字的注音为“於云切”。
字源探究
“氲”字的构造有着深厚的含义。它由“气”和“昷”两部分组成。“气”代表了气体、云气等无形的物质;“昷”则是“蕴”的简化,意味着蓄藏、积聚。“氲”字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积聚的大片云气。
古籍引用解读
①在谢惠连的《雪赋》中有“氛氳萧索”之句,描绘了雪的景象。
②李白诗中亦有“烟光草色俱氤氛”,以“氤氛”形容了景色的朦胧美。
③《广韵》、《集韵》、《韵会》等古籍中均有关于“氲”的记载,描述了其音义及在文学中的应用。
④《康熙字典》中详细注解了“氤氲”,指明其为气态的描述。
⑤在文献《举要》中,有关于“氛氳”与“氳氛”的辨析,体现了古代学者对词语精细入微的考究。
日常应用中的含义
“氲”字基本上用来描述气或光色混合的景象,常常用于描绘自然界的生命活力和和谐氛围。在自然中,它形象地描述了许多美丽的场景:比如清晨山间的薄雾缓缓升腾,远处的景色若隐若现,犹如一幅动人的水墨画;又或者是站在高山之巅,看到脚下的云海翻滚,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古人常用此字来描绘那些充满诗意、朦胧的瞬间。
文化名人的笔下风采
唐代白居易在《庐山草堂记》中用“烟云氤氲”来描绘庐山的气象万千;宋代苏轼虽然在《赤壁赋》中没有直接使用“氲”字,但其所描绘的正是这种“氤氲”的意境。
小知识分享
“氤氲”的现代读音为yīn yūn。在汉语中,它有多重含义:一是形容烟云弥漫的样子;二是形容气或光混合的景象;三是形容香气浓郁;四是形容某种氛围或气息浓厚、充盈;五是在古代哲学中,指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交融的状态。
生活中的诗意瞬间
你是否在你的生活中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氤氲”瞬间?是清晨的山间薄雾,还是雨后初晴时的空气朦胧,又或是某个特别的时刻,让你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美?
关于汉字“氲”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你能通过这些内容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充满诗意的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