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什么什么什么四字词语


发音介绍

“耄”字音为第四声的mào,和常见字“冒”发音相同,《集韵》对其读音的标注为“莫报切”。而“耋”字读音为dié,和“叠”同音,其注音在《广韵》中标注为“徒结切”。

意义诠释

“耄”字的构形颇为有趣,其中“毛”部分既表示读音,也象征着头发的意象。在古代的籀文里,“耄”字由“老”(代表老人)和“毛”(代表头发)组成,形象地描绘了老人头发长至膝盖的情景,象征着高寿与尊重。

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珍视头发,往往终身不剪,因此七八十岁的老人头发可长至膝盖,成为长寿的标志。“耄”字最初就是用来形容老人年纪已高,头发长且垂下。

从甲骨文的角度来看,“耋”字由“至”和“老”两部分构成。其中,“至”不仅作为声旁,也暗示着“倒卧休息”;而“老”则直白地指代老人。由此合成的“耋”字,其本义是形容老人行动迟缓,静养休憩的状态。

而“耄”与“耋”两个汉字均与高龄有关,在古籍中常常一同出现,合称“耄耋”。其中,“耄”侧重于描述老人头发的长与垂,“耋”则更多地指老人年纪已高,常需静卧休养。

古籍记载

①《说文》中提到:“年八十曰耋。”并称其字也可作“耋”。

②《易·离》中说:“大耋之嗟”,马注解释:“七十曰耋。”③《公羊传·宣公十二年》中有:“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的句子。

④《礼记·射义》里提及:“耆耋好礼。”是对老年人的赞美。

⑤唐代刘禹锡在《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序》中写道:“三至郎署,坐成遗耋。”描绘了老年的状态。

应用解读

“耄”字常用来指代七八十岁甚至更高的年龄,多与“耋”合用为“耄耋”,用以形容高龄老人。在古代文献中,“耄”有时也用来形容因年老而产生的混沌、糊涂的状态,如《诗经》中的“匪我言耄”,意为“不是我老糊涂了”。

而“耋”字同样主要指代较高的年龄,特别是七八十岁的阶段。除了描述年龄外,“耋”字还常用于形容老年期的状态或特征,如耋老、耋寿等词语,均与长寿和高龄的概念相联系。在文学和传统文化中,“耋”字被用来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及理想化的老年生活状态。

小知识分享

关于“耄耋”与“耆耉”两个词语:

“耄耋”合用时,通常泛指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人,有时也泛指接近百岁的老者。

而“耆耉”合起来则主要用于描述六七十岁到九十多岁的老人,更侧重于形容年长且高寿的老人。

这两个词语都是用来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祝福,有时也会在文学作品中叠用,以增加对高龄老人的敬意。

本篇关于汉字“耄耋”的介绍就到这里,希望你能通过学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