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小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日常作业中的有限空间管理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所谓的“有限空间”。这类空间因通风不畅、空间狭小,往往不利于气体的正常扩散。在未采取风险辨识、通风等措施的情况下,极易因有毒气体、缺氧等问题引发中毒、窒息等安全。尤其是在防汛关键期,高温、强对流天气频发,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风险也处于高发期。河南省安委办提醒,各生产经营单位和公众必须高度警惕,加强防范措施。

那么,我们该如何定义“有限空间”呢?

有限空间主要指的是那些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的空间。这些空间因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物质的积聚,导致氧含量不足,因此被特别定义和管理。

那么,常见的有限空间都有哪些呢?

第一类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窖、污水井/池、下水道等。第二类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蓄水塔/池、垃圾站、冷库、粮仓、料仓等。第三类则是密闭设备,如压力容器、烟道、管道、锅炉等贮存或运输设备的内部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哪些风险呢?

有毒气体是有限空间内最常见的安全隐患,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一旦吸入可能引发化学中毒甚至死亡。缺氧也是有限空间内常见的风险因素,当氧含量低于一定水平时,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缺氧窒息。易燃易爆物质在有限空间内积聚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点火源还可能引发燃爆。有限空间内还可能存在淹溺、高处坠落等其他安全风险。

有限空间高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中毒和窒息是有限空间内最常见的伤害类型。的发生往往呈现季节性特点,每年的3月至10月为易发期。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未进行通风和检测就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也是导致发生的重要原因。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以及盲目施救也是造成扩大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容易出现哪些典型错误认识?

一是认为没有闻到或看到危险就可以进入;二是只探头进去看看而不真的进入;三是认为只是短暂进入就没问题;四是在检查后仍不使用测试仪器;五是误认为捏住鼻子、屏住呼吸就能逃出。

那么,如何进行有限空间的安全作业呢?

第一,要进行作业审批。在作业前,审批负责人需对作业方案、人员和设备等进行审批并签字确认。第二,要进行气体检测和通风。在作业前需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进行针对性检测,确保氧气、可燃气、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合格。第三,确认作业环境、程序和防护设备等符合要求后,方可许可作业人员进入。第四,作业过程中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持续通风。第五,进行作业监护,确保监护人员全程持续监护。第六,一旦出现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应立即中断作业并撤离。

那么,如果发生有限空间,应该如何施救呢?

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上报情况。设立警戒区域并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必须正确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同时要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并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救援过程中要保持联络并轮换救援人员。一旦出现可能危及安全的情况,应立即撤离危险区域。救援行动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现场残留物质并进行调查及救援评估。

对于有限空间的管理和作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防范措施确保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