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场面热闹的四字词语


穿越四百年的艺术对话——两幅《清明上河图》的独特魅力(文化传承新篇章)

图①: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明代画家仇英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②: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自北宋至今,《清明上河图》一直是古代风俗绘画中的璀璨明珠。张择端的杰作以其细致入微的描绘、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高超的绘画技艺,赢得了无数观者的赞誉。除了张择端的原作外,现今尚存有众多仿效其风格的《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的繁华景象。画中从郊野的疏林田舍引入,随汴河景致延伸,以宏大的构图展现了汴梁城的繁荣与活力。与此在明清时期,苏州的画家们也纷纷效仿张择端的画风,绘制了自己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仇英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绘脱颖而出。

仇英本的《清明上河图》以苏州为背景,展现了明代苏州城的城乡繁荣景象。画卷从苏州城郊沿运河风景开始,逐渐过渡到城门内的街区,直至西部城郊,以一段水上宫苑楼台为结尾,生动地呈现了当时苏州的风物人情。与张择端的原作相比,仇英本在表现主体、风俗民情、作品体量、创作主题与理念以及绘画风格技艺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在表现主体与风俗民情方面,张择端本着重表现北宋社会的生产与贸易景象,而仇英本则更多地描绘了苏州的艺术气息和生活场景。例如,在市井生活中,张择端本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而仇英本则更多地展示了琴店、古玩字画店等具有艺术气息的场景。在建筑风格和服饰变化上,两者也体现了明显的时空差异。

在作品体量上,仇英本的画面内容更为丰富,人物、牲畜、房屋楼阁等数量均超过张择端本,反映出苏州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而在创作主题与理念上,张择端本以现实手法展现社会大众的生活,而仇英本则更注重表现祥和的氛围和当时追求享乐玩赏的审美需求。

在绘画风格技艺方面,张择端本以凝重平实和沉稳大度为基调,而仇英本则表现出精雅明丽的格调。笔墨线条上,张择端本线条简洁坚凝,而仇英本的线条则趋于简率。色彩运用上,张择端本以水墨为主,而仇英本则采取青绿山水的用法,色彩亮丽。

无论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是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都是绘画史上的巨制。两幅画都从各自的角度展示了所描绘地区的社会状况、风俗人情、农业生产、商业活动等多个方面。它们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绘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这两幅画不仅记录了历史和文化的变迁,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和艺术追求。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和研究者前来欣赏和学习。

(作者为某艺术研究机构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