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个人感悟50字
花牛教师颂
自1982年7月,花牛老师踏上教育之路,至第37个教师节将至,其教龄已有近四十年之久,可以说比教师节这个“兄弟”还大几岁。花牛老师,就是见证和亲身经历了每一个教师节到来时所带来的欢乐与喜悦的活生生的证明。那么,在这个第3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来聆听一下她的心声吧!
下面是一首花牛老师多年前随意创作的词,她借用“虞”这个古老的词牌名,就像是用一个旧瓶子装进新酒一样。今天,她将这首词赠予自己的节日——第37个教师节。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并非有任何特别用意,只是教师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而已。
虞 (梦想与目标)
花牛
教书育人梦何了?
达成计划终知多少。
教导之中频监督,成效可量后。
教学内容今尚在,
变化却是悄发生。
问君收获有几分?
恰似春雪初融暖人心。
心灵之语 (随笔)
花牛
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把教师比作默默奉献的老黄牛、吐丝的春蚕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这体现了教师的崇高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而我认为,教师的快乐首先来源于教书育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如同农夫耕种土地一样,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乐趣。
除了教书育人之外,教师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写作。每当夜幕降临,课备完、作业批改完之后,独坐灯下,泡上一杯清茶,品味古人诗词中的意境;享受着现活的自由与惬意;追求着写作的自由与灵感。久而久之,自然会有教学感悟或教学心得的涌现,也会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的创作。这就是笔耕之人的乐趣所在。
历史上的大学问家王国维先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他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和创新。他的学术成就为的文化宝库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对于成大事者而言,王国维先生认为必须经历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是人生的迷茫与孤独,如同独自登高远望天涯路一般;第二境界是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在追逐的道路上即使求之不得也会继续前行;第三境界则是经过足够的积累后,量变引发质变,最终实现目标。这种人生哲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
在当代社会中,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教书育人的能力,还要有写作的能力。这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对世界上的事物都了解并熟悉起来才能够应对各种挑战,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能既能“舌耕”又能“笔耕”,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最后附上南唐后主李煜的《虞.春花秋月何时了》,以此作为对花牛老师多年教育生涯的致敬与祝福:
春花秋月如梦逝去?
往昔岁月几多知?
夜来东风过小楼,
明月映照故国思。
玉砌雕栏今犹在,
只是人事已非矣。
问君忧愁有多少?
恰似一江春水逝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