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寒假心得体会简短
典籍,承传华夏文明;诗词歌赋,浸润心灵书香。流水潺潺,滋养万物生机;书香悠远,陶冶万千生灵。
阅读,是让我们沉浸在静寂世界中的途径。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在书海中找到欢乐与慰藉,于喧嚣中寻求一份宁静。今日与大家分享的是崇业幼儿园黄聪老师的独特阅读体验。
阅读书籍的旅程
阅读时的静谧时光
阅读后的心得体会
一双好鞋,能让人步伐轻盈;一双不合脚的鞋,或送人或弃之。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愿见到孩子与鞋子之间的不适。我们追求的是鞋的合脚,而非脚的去适应鞋。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为孩子提供最适宜的教育。阅读李跃儿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其中“冬藏:自由选择工作”的篇章让我印象深刻。
博览群书,行遍天下
鞋之于脚,不可或缺。书中提到,孩子的发展和学习方式与成年人不同。他们依靠天生的阶段和发展模式来获得独特的经验——即“直接经验”。孩子们运用这些经验去实践,在实践中快速内化经验,形成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读到此处,我深有感触,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满足了幼儿个体的成长需求。
陈鹤琴先生的名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让孩子自由选择活动,兴趣往往比更有效。
记得我曾看过一幅关于教育的漫画。漫画中每个小朋友都顶着不同的脑袋,他们走进了一个叫学校的地方。然而当他们从学校出来时,所有小朋友的脑袋竟然都变成了相同的形状。从这本书的角度来看,这就像是一双坚不可摧的鞋磨平了所有的脚。这不是教师所期望的,也不是我作为教育者的目标。
“鞋子舒不舒服,脚最清楚。”对于脚来说,只有合适的鞋才是最好的。我班上的星星数学能力很强,而月月则计数能力稍弱。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曾要求孩子们用目测的方法比较多少。这使得月月不再举手回答问题,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甚至开始不自信。读了的书后我恍然大悟:月月的点数方式有错吗?星星的目测方式真的适合月月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何我们要让月月的“脚”穿上不合适的“鞋”呢?我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支持他们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成功中感受到乐趣。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身体在不断成长,所需的能力、知识和情感也在不断增加。从简单的平铺和垒高,到学会架空和围封,再到运用排列和组合,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综合能力在不断提高。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认知特点,具有科学性、适应性和多样性。在游戏中、生活中我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为孩子提供更合适的指导,以满足他们不同阶段个性化成长的需要。为他们挑选合适每一人的“鞋子”!
读完《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本书后,我时常思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是否真正将自交给了孩子?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并非只是口头说说或纸上谈兵。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都传递着我对孩子的鼓励、尊重和认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营造一个“平和自然、充满关爱”的氛围真正将自还给孩子尊重并接受孩子的天性让每位孩子都穿着合脚的鞋富有个性地健康茁壮成长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