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的现状及趋势


记者专访:老年专家视角下的空巢老人生活

据民政部202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老年人空巢老人(独居或仅与伴侣同住)的比例已超过半数,部分大中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比例更是高达70%以上。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子女的缺失常常与老年人的孤独、身体状况下降联系在一起。最近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老年医学》的一项新研究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

该项研究以陕西省农村地区为样本,针对365位60岁以上且患有慢的老年人进行了调研。研究对象被分为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两组。通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老人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以及结合朋友数量、子女的情感和经济支持等多个维度的考量,发现空巢老人的认知功能竟然更为出色。

对于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河北省医院老年科医师李刚给出了专业解读。他表示,空巢老人认知功能更强可能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空巢老人更加自立。他们对于子女的依赖性相对较弱,更倾向于自主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和规律睡眠等。这些习惯不仅有益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也起到了维持和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空巢老人对于的需求更加强烈。他们常常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经营和维护自己的朋友圈。这些交往不仅帮助了他们得到生活中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缓解了孤独感。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社交活动使得他们的脑力和体力都得到了锻炼。

空巢老人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相较于那些与成年子女同住的老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尝试新的体验。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间接地改善了他们的认知功能。

李刚还特别指出,女性在空巢状态下获益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她们需要承担起照顾伴侣的责任,这使她们承受了更大的身心压力,从而抵消了空巢带来的部分好处。

尽管空巢老人中大部分都患有慢性疾病,但这反而促使他们更加注重养生和健康。子女的关注度也更高,这最终有助于维护他们的认知功能。

无论老人处于何种状态、是否空巢生活,关键是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获得周围人及社区的关怀和帮助。这种帮助应该适度,让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态,享受自主的晚年生活。只有通过综合的关心和支持,才能真正为老人的健康和幸福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