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读后感600字初二


《社戏》这篇小说,出自鲁迅的文集《呐喊》,虽然被归类为小说,但其散文式的叙述方式和抒彩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文章主要描述了童年时期在农村看草台班子演出的美好体验,以及与小伙伴们一同经历的种种趣事。

作品中并没有传统小说中常见的人物矛盾和情感错位,情感和意向大体一致,更像是散文而非一般的小说。叙述的语调在叙述看戏的经历时带有一定的忍耐和无奈,但在描述农村生活和小伙伴们的互动时,却充满了诗意的抒情。

文章的主体部分描绘了作者在农村乌篷船上看草台班子的经历,与大城市的正规戏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城市的戏园混乱烦闷,而农村的草台班子却成为了作者心中永远的美好回忆。这种极端的对比,虽然看似不太可信,但却因为集中于主观心理的描绘而显得合理。

在描述看戏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单调、重复的句法,意在表现作者的忍耐和无奈。而在描述农村生活时,语言则充满了杂文和讽刺的色彩,如“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等流水账式的叙述,实际上表现了作者的耐心和期待。

农村的社戏体验被作者描述得如同仙境一般,这不仅仅是因为戏本身的质量,更是因为那些陪着他看戏的小伙伴们。小伙伴们的主动、能干、兴致以及他们的骂人、牢骚和失望都使得这次看戏的经历变得美好。而与小伙伴们之间的纯朴人情更是让这次经历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除此之外,文章中对于农村人物六一公公的描写也极具特色。他的纯朴、可爱、无私以及对于人情的理解和感激都使得他成为了文章中一个亮眼的角色。这种对于农村人情的赞美在鲁迅的小说中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社戏》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抒彩展现了作者对于童年生活、农村生活以及人性的独特理解。这种理解不仅体现在对大自然的描绘上,更体现在对于人性和人情的深刻洞察上。而文章最后那句“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更是道出了作者对于逝去童年的怀念以及对于淳朴人情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