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孝歌七字句歌词
王氏天人
祭祀歌是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主要被用于丧葬、祭祖以及家庙祠堂的祭祀活动之中。在古代的《诗经》中,我们便可以找到如《蓼莪诗》等众多祭祀歌曲的踪迹,它们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云南的曲靖地区,祭祀歌的繁荣盛行可谓达到了顶峰,数量庞大,其种类之丰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曲靖地区的祭祀歌曲不仅在丧葬祭祀活动中广泛使用,还有其它多种形式的歌词。如《祭火词》、《祭龙词》和《祭树词》等,这些所有关于祭祀的歌曲都统称为祭祀歌曲。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曲靖丧葬活动中的祭祀歌曲。曲靖丧葬歌曲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孝歌、道士(阴阳)诵念的仪式歌曲,以及开光、点主等环节所涉及的曲目。还有《指路歌》、散花歌、《祭饭歌》、《祭钱》、《祭马》、《祭佣人》等众多曲目。
孝歌和散花等歌曲在数量上占据较大比重,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其内容之广泛,常常出乎我们的预料。一旦了解,便会被其深深吸引。挖掘和探索曲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蓼莪诗》和《南阶诗》这两首歌曲,在道士的演唱中尤为常见;《指路歌》也被称为《指路经》,是丧葬活动中每天早晨必唱的歌曲。而孝歌则是由叭喇匠或专业歌手在丧葬中演唱,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关于《祭饭歌》和散花歌,它们并非在曲靖全境都有流传,而只是在部分地区如富源、沾益、宣富交邻地区靠近贵州的部分地方以及罗平等地区较为盛行。尽管如此,这些歌曲的质量和传承并未受到影响。在流传地区,人们非常喜爱这些歌曲,比如在富源的丧葬活动中,除了“做功火”这一必不可少的环节外,散花和祭饭也是重要的节目。
祭饭又被称为祭万年饭。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孝家会蒸制一大笼饭。待道士完成功火后,便开始祭饭仪式。祭饭一般由两位叭喇匠进行。叭喇匠在民间又称为吹鼓手或吹师。在祭饭开始后,两人一边比划动作,一边歌唱《祭饭歌》。《祭饭歌》有固定的形式,一般在吉利语的地方可以进行夸张的表达,以达到孝家满意的效果。
孝歌、道士诵念礼仪等歌曲在曲靖地区也较为普遍,这里不再一一详述。曲靖的祭祀歌曲独具特色,是曲靖民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相信在有识之士的挖掘与整理下,它们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