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论语》学习的现代启示:坚守与智慧的交融
探讨《论语》对现代人的实际意义,孔子与其得意门生颜渊间的对话,对我而言颇具启迪。孔子对颜渊所说:“若有适用之地则施展才华,若无则藏匿深山,唯我与你方能如此。”这不仅是孔子对颜渊的勉励,也是他对所有人的深刻。
我的感悟是:人应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坚定地做正确的事情,并坦然面对努力后的结果。孔子年过半百,带着一众学生历经十四年的游历,穿行于各国之间,传播其理念与之道。他走过千山万水,历经风霜雪雨,遭遇了无数的困境与挑战,但他始终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尤其在“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背后,是他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在现今社会,许多人在遭遇困境时选择随波逐流,而孔子所展现的,是坦然接受现实后的继续前行,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在《论语》的结尾,孔子曾言:“不懂天命,难以成为君子;不懂礼节,难以立身;不懂人言,难以知人。”这一观点常被误解为孔子是一个命定论者,实则不然。
实际上,孔子认为知命并不等于认命。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使命,选择与志同道合者共事,同时坦然面对努力后的结果。这是真正的智慧之人应有的态度。相较之下,我们往往更容易选择做对我们有利,或是短期内看起来有益的事情,而非真正正确或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要做到始终如一地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持之以恒,虽然道理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异常困难。这困难不在于事情的复杂性,而在于我们对于“正确”的理解和评估标准的不明确。《论语》中,孔子的学生子张询问的原则时,孔子回答说:“居于其位而不倦怠,执务时忠诚不二。”这短短的八个字道出了忠于内心与使命的真谛。
总结今天的分享,若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期再会。希望大家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启发,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