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节祭奠鉴别什么神


探秘《红楼梦》中的生日之谜

看到这个标题,或许有的朋友会嗤之以鼻,觉得黛玉和袭人两人同日生日这种平常无奇的事情,居然被解读出“辛酸”的深意,简直是故弄玄虚。《红楼梦》乃是一部“一喉二歌、一击两鸣”的巨著,其中隐藏的真相往往令人难以置信。

翻开这部经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首开篇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以及宝玉在《红豆曲》中唱的:“滴不尽相思抛红豆……”。这些词句在黛玉和袭人同日生日的背景下,似乎隐藏着深深的含义。

关于黛玉的生日,书中描述得相当简单,这种简单之中透露出一种异样的感觉。在书中第二十二回,关于薛宝钗生日的描述中,提到了林妹妹的生日过法,然而全书对于黛玉如何过生日的场景却几乎没有描写,这种反常之处不禁让人生疑。

进一步探究,我们发现黛玉和袭人都是二月十二日生日,这一天在古代传统文化中是花神节,即百花之神的生日。于是有人开始揣测,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深意?难道是在隐喻黛玉或袭人为花神?或者是两者都是花神?

再回到书中描述,第二十二回写给宝钗过生日的情节似乎是一个幌子,暗指黛玉的生日才是真实的情况。在芒种节饯花神的时刻,林黛玉通过埋香冢、写《葬花吟》来埋葬祭奠自己。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太抽象,让人感觉不到有什么“真事隐去”在其中。

真的没有“真事隐去”吗?我们真的低估了《红楼梦》的丰富内涵吗?其实不然。通过深入挖掘,我们发现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其实都暗藏深意。比如书中描述的通灵宝玉受污失去灵性的情节,实际上隐喻着皇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甚至暗示了失去皇权。而这个情节发生的时间点——三月十九日,恰恰是明朝的日子。

再来看花神节与明朝的关系。两个日子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应关系。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黛玉在芒种节埋葬祭奠自己,实际上是在隐寓着对明朝的祭奠。

而关于花袭人的身份和背景,更是充满了谜团。她的名字中的“花”被引伸为“蒲芦”,实际上有着“胡虏”之意,似乎在暗示着满清的历史背景。而她与一个名叫蒋玉菡的伶人之间的纠葛,更是让人觉得这个伶人的背景不简单。这个伶人住的地方名为紫檀堡,实际上就是紫禁城的隐喻。而“蒋玉菡”实际上是“将玉含”,意味着一个像宝玉一样拥有玉玺衔在的旗官。

这些看似无关的细节和情节,在《红楼梦》中却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和含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隐喻系统,揭示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排满悼明”的主旨思想。

《红楼梦》中黛玉和袭人同日生日的背后,隐藏着辛酸以及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日之谜,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深意的隐喻系统。它告诉我们,《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蕴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