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三方协议想去别的公司怎么办
关于应届毕业生身份认定及相关考试注意事项的说明
依据及公务员考试的相关规定,应届生的身份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进行判定:
1. 毕业生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2. 毕业生未参与社保缴纳,包括职工社保和公积金等。
3. 毕业生的仍然保存在学校或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
特别提醒,其中缴纳社保是判定是否为应届生的关键指标。一旦用人单位为毕业生缴纳社保(包括试用期社保),那么大多数考试都会认定该生已经就业,从而丧失应届生身份。
虽然仅签署三方协议但未实际入职通常不会影响应届生的身份,但依然存在潜在的风险:
1. 某些地区或单位可能对三方协议的签署有更严格的解释,将其视为已实现就业。
2. 即使毕业生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但如果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如定期领薪、接受用人单位管理等),用人单位也需依法为其缴纳社保。
3. 如果在签署三方协议后选择放弃入职,往往需要按照协议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通常为几千元。
对于有志于参加考试的同学们,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
一、了解考公岗位要求:
1. 公务员考试:通常允许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毕业生报考,签署三方协议不会产生影响。
2. 地方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部分岗位有“未签订任何就业协议”的要求,需提前致电招考单位确认具体要求。
二、与目标单位沟通协商:
1. 向学校申请暂缓签署协议:向辅导员说明考公计划,争取暂缓签署三方协议的机会。部分高校对于升学、考公的学生有灵活的,可申请灵活就业或暂不就业。
2. 与用人单位约定补充条款:如果必须签署协议,可与用人单位协商添加补充条款,如“若考上公务员,协议自动解除,不承担违约金”等,但需确保用人单位同意。
三、规避风险的操作建议:
1. 避免入职和社保缴纳:即使签署了三方协议,只要没有实际到岗并缴纳社保,仍然可以保留应届生身份。
2. 托管:确保不转入用人单位,保存在学校或户籍地的人才中心。
另外一些具体操作建议:
适宜签署但需谨慎的情况:如果目标考公岗位未明确禁止签署协议,且用人单位同意添加灵活条款,可以签署协议并尽量保留应届生身份。
对于准备过程的具体建议:
1. 联系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向他们说明考公计划,询问是否有暂缓签署协议的。
2. 查阅目标岗位历年招考公告:确认资格要求及具体规定。
3. 如需签署协议,务必与用人单位协商并保留书面证据,以备后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