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想北平读后感
老舍先生与他的北平情结
1899年的一个春日,一位艺术家——老舍先生,踏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他的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戏剧《茶馆》等,都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老舍先生的一生,始终以忘我工作的态度,在文艺界树立了“劳动模范”的标杆。
若要我描绘一座城市,那一定是北平。非因其宏大的地域和众多事件,而是因为我对它的了解深入。生长在北平的我,虽然二十七岁便离开,但那座城市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即便是我未曾涉足的陶然亭,提起也让我觉得遗憾与失笑。因为我所知的北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我的北平之情,却是与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风景紧密相连的。
我爱北平,这份爱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当我为母亲做些让她高兴的事情时,我会独自微笑;当想到她的健康却无法亲侍时,我欲落泪。言语不足以表达我的情感,只有微笑和泪水才能稍微揭示我内心的世界。对于北平的爱也是如此。简单赞美它显得过于肤浅,因为我的爱是深沉而复杂的。
北平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我心灵的一部分。从雨后的什刹海到梦中的玉泉山塔影,每一处都与我有着深深的情感联系。我真愿成为诗人,用最美的字句来描绘北平的俊伟。但遗憾的是,我不是诗人,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我的爱。这种爱就像由音乐与图画所激发的情感一样,既是对北平的辜负,也是对自己的愧疚。
欧洲的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四大历史都城。我对伦敦有些了解,巴黎与罗马只是去过而已,而堪司坦丁堡则未曾涉足。比较这些城市与北平,虽然巴黎在某些方面与北平相似,但如果让我以巴黎为家,我可能会感到像无家一样的寂寞。巴黎过于繁华,空旷静谧之地虽也有之,但却总觉得过于旷达;而北平则有一个明确的边际和老城墙上生长的红酸枣树等熟悉景象让人心安。
北平的布置显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那里的房子即便在最窄的胡同里也有院子和树。而最开阔的地方也离繁华的商业街和住宅区不远。这种分布方式堪称一绝,尤其是在我多年的体验中深有体会。北平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完备设施,更在于它的空间给予人的自由与安适。每个城楼、牌楼都能从远处清晰可见,甚至还能看到远处的北山与西山。
对于我而言,北平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城市,更是一个充满文化与自然的地方。这里书多、古物多,对于好学的人来说自然喜欢。虽然我不算好学之人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收集古物,但我对北平的花草、菜果情有独钟。这里的草花价格低廉,每个家庭都可以在院子里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而新鲜的蔬菜、水果大多直接从城外运送到家门口,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
回想起在英国时,老舍先生的创作得到了许地山的赞赏和鼓励。他拿出的手稿《老张的哲学》幽默风趣,最终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这足以见证老舍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与坚持。
北平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回忆的地方。它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故事都与我有着深深的情感联系。虽然身处异乡,但我的心永远与北平相连。啊!真想念北平呀!
边角旧闻
老舍先生在英国期间受到许地山的影响开始尝试小说创作。《老张的哲学》便是他的早期作品之一。当老舍将手稿拿给许地山看时,许地山只顾着笑,称赞内容幽默并鼓励他寄给《小说月报》发表。三个月后,这部小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这也为老舍先生的文学之路开启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