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不住气的人成不了大事
原创 | 李小墨
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冷静和耐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常渴望迅速看到结果,一旦迟迟未能如愿,就会感到焦虑、质疑,甚至想要放弃。
“这样做真的会有结果吗?”
“是否有必要继续努力?”
“还是算了吧”
以我最熟悉的自媒体写作为例,很少有人能等到赚到第一份收入。
有一次,一位粉丝向我请教写作的问题,他问我怎样才能写出我这样的水平。我反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准备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练习?或者说,你打算给自己多少时间?
他回答说半年左右。我听了后,感觉他似乎高估了写作的难度,或者说低估了自己的持久力。我自己的写作基础是经过多年积累的,包括多年的日记书写、高压高强度的职业新闻写作,以及做了上百万字读书笔记的阅读。
现在的写作速度和水平,是全职写作几年的成果。即使这样,我仍然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有提升空间,我还需要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来刻意练习。
其实我想告诉他的是,在追求成功之前,我们能忍受多久的寂寞?在前景不明朗、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能否坚定地持续努力?
他连一年的时间都不愿意给。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想要结果,又不愿意投入?我一直想不明白。
直到最近读了《学会成长》这本书,我意识到一个事实:沉得住气,不急躁,并不是我们之前理解的性格使然。这背后是一套底层逻辑在支撑。
沉得住气、不急躁的人,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按照一套逻辑做事的。如果没有扭转底层的思维模式,你就会发现,要让人沉得住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沉得住气是一种隐性的能力。《学会成长》的作者粥左罗粥老师,把这种能力称为“看见和相信共进”的能力。他进一步将其概括为五种思维模型:迭代思维、动态思维、长期思维、周期思维、投资思维。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探讨这五种思维模型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沉住气,持续努力。
迭代思维: 用鲁莽定律开局,用迭代思维持续行动。
“鲁莽定律”的说法来自逻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脱不花。她说:“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时候,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就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鲁莽的人更容易赢。”
这种思维模式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开始,即使开始的时候可能看起来不是很完美,但是通过持续的尝试、反馈、修正和推进,我们最终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
长期思维: 长期者是看得清未来的人。
我们有时候下不了决心,没有耐心,其实是因为我们吃不定事情会怎么发展。要对未来有信心,对当下有耐心。这需要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有丰富的知识,有基于事实的预测力。
周期思维: 接受周期更迭,抓住新机会。
无论是职业生涯还是整个人生,都会经历很多周期的更迭。在这个过程中,旧的机会可能会消失,但新的机会永远会出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敏感,积极寻找和抓住新的机会。
投资思维: 接受投资不一定有回报。
就像罗辑思维和得到的创始人罗振宇与华与华公司的故事一样,有些投资可能没有立刻的回报,甚至可能过了很长时间才有回报。但是只要我们持续地投资自己,持续地学习和成长,最终我们一定能够收获我们想要的结果。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他的行为模式。一个不急躁、沉得住气的人,并不是性格多么有定力,而是打心眼里相信,沉得住气才是达成目标的最快方式。他们背后靠的是一套优秀的底层逻辑和方法论在支撑。那些不浮躁、特别沉得住的人,他们深知成功的背后是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