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养护600°c规范


关于春季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项与策略

春季时节,气候具有其特殊性,混凝土的主要工作在于控制裂纹的产生,避免过早的拆模和施压。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如裂纹、粘模、起粉等不良现象。

春季风干物燥,混凝土的水分容易蒸发散失。浇注后的混凝土表面干燥而内部湿润,由于表面水分的散失,使得混凝土表面干燥,内部失水。在这样的时候,工地方需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以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塑性及干缩裂纹,甚至形成贯穿性裂缝。

一、在干燥、多风的天气中,完成混凝土浇注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和草帘被进行覆盖保护。这可以有效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水分,防止其过快散失。

二、对于板类、地面浇注工程,模板和地基在浇注前应预先浇水。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模板和地基吸收混凝土的水分,使其失水并形成塑性及干缩裂纹。

三、在板类、地面等结构收面抹压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使塑料薄膜内部始终保持有凝结水。这样一来,混凝土可以依靠自身的凝结水进行养护,有效减少表面出现塑性及干缩裂纹的可能性。

四、对于墙柱等结构,拆模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裹并悬挂草帘被。同样地,塑料薄膜内部应保持有凝结水或表面涂抹养护剂进行养护。

五、当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浇水养护工作。这有助于保持混凝土的湿度,防止其干裂。

六、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大约在6至8小时之间,终凝时间则在9至10小时左右。这些时间节点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和维护非常重要。

七、关于拆模时间的建议:在冬末春初的时候,拆模时间的掌握需格外注意。依据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底模及其支架的拆除应以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为准。而在实际施工中,大部分混凝土试件为同条件养护试件。这类试件因其与结构混凝土相同的原材料、配合比和养护条件,能有效地代表结构混凝土的实际质量。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来确定结构构件的拆模时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需注意,由于同条件养护的温度、湿度与标准养护存在差异,等效养护龄期的确定并不等同于28天,需要依据试验研究来确定具体龄期。

一、关于同条件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遵循以下规定:

1. 所有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2. 对于同一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来定,不应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3. 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采取与结构相同的养护方法。

二、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强度试验应在达到等效龄期时进行。等效龄期的确定需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龄期试件强度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来决定。具体而言:

1. 当逐日累计养护龄期达到600℃时,基本反映了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增长的影响。当气温低于0℃时,不考虑混凝土强度增长,对应的养护时间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当养护龄期小于14天时,混凝土强度尚处于增长期;超过60天时,混凝土增长缓慢。等效养护龄期可取逐日平均气温累计达到600℃·d时的龄期,其中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天也不宜大于60天。

2.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需根据强度试验结果并乘以折算系数得出。折算系数一般取1.10至1.20之间,但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施工中应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和建议操作:根据现场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值确定拆模时间;拆模前观察实体的硬度确定;拆模后对承重墙、负荷实体等重要部位继续支架支撑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