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和读书哪个效果比较好


重新解读读书的艺术

作者:刘力红

现在很少有人真正地读书了。以往的传统教育,我们总是强调一些必须读诵的书籍。这里的“读诵”并非仅仅浏览,而是要出声地读,让每一个字句都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些经典语句,都是我们应当铭记于心的。如今的人们大多已经失去了读诵的习惯,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阅读,而谈不上诵读。

读诵不仅仅是简单的诵读,它涉及音韵、节奏的把握。在读诵过程中,我们要有表情、有动作地投入其中,做到抑扬顿挫、摇头晃脑。然而遗憾的是,现今的我们往往只懂得看,不懂得读。但读的境界不同,它是真正的“读进去”,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在参与,共同发挥着作用。

为何要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真正的读书人,与只看书的人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的多只是看书人,而很少有真正读书的人。而读书的益处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训练我们的语感、听觉以及五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好的范文在声律、音韵方面都是极佳的。多读好的范文,可以训练我们的感觉器官,使之只接受好的声律和音韵。我曾要求传统班的学生读诵《古文观止》的篇章,目的就是为了训练我们的感官。尽管我本人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但我深知读诵的重要性。

我在20岁之前并没有读过多少书,更多的是去做一些农活。然而上了大学后,我开始找书来读,逐渐明白读诵对于语感培养的重要性。通过读诵,我们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让写作变得自然、通顺。好的语感就像一位严格的把关者,能够过滤掉不好的文辞,只让好的文辞通过。

然而现在的小学教育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天性,过多地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这导致许多优美的范文被拒之门外。如果能在小学阶段读诵一定数量的范文,那么培养良好的语感就会变得容易得多。这真正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读”书而不是“看”书。我读的书并不多,但我注重质量。我读的所有书籍都是用心去“读”,而不是简单地浏览。尤其是经典里的文章,即使是小声地读,也在不断地训练我的语感。

大家读一读《伤寒论》的序言,那优美的文字和语言多么令人陶醉!经常读这些圣贤的文章,你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大家要读好书、读圣贤的书,而不仅仅是看书。久而久之,你就会被这些文章的美感所感染、所化之。

谈到写文章,我虽然自信满满,但从未学过专业的写作技巧。其实我的写作功底就是来自于平时的读书习惯和训练出的语感。无论大家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都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尤其是“读”书的习惯而不是仅仅“看”书因为这将会影响你们写作和表达的能力也会让你们在语言的美感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去阅读让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