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一般在什么季节吐丝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小满暖洋洋,不冷也不热。”正是夏收作物硕果累累的季节,绿意盎然的植物枝繁叶茂,尤其桑树叶子愈发繁盛。在这样温暖宜人的气候和丰饶的食材中,养蚕的时节悄然而至。
尽管北方并非以蚕丝为主要纺织原料的产地,但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养蚕却是一种别样的乐趣。我小学时期,一旦立夏过去,同学们之间便开始互赠蚕卵。那些蚕卵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一张张纸上,形状犹如芝麻,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每一粒都充满了生命的希望。每年我都能从同学那里获得一些蚕卵,然后找来一个笸箩或大纸盒,内里铺上高丽纸,将蚕卵纸放置其中。
几天后,小小的蚕宝宝便孵化出来,它们在纸上缓缓。这时,我便要赶紧采摘一些嫩绿的桑树叶,铺在幼蚕的身上。它们会缓缓爬到叶子上,开始享受美食。桑叶必须保持干燥,不能有水,否则蚕宝宝容易生病。它们喜欢阴凉的环境,因此我每天都会换上新鲜的叶子,并细心照料。
蚕宝宝的成长速度惊人,我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查看它们。课间时分,同学们也会聚在一起,交流自己养的蚕宝宝的情况。这些小生命食量巨大,不停地吃、不断地。我每天都要为它们清理物,换上干净的高丽纸和新鲜的桑叶。看着它们健康成长,即使再辛苦我也乐此不疲。
桑叶的采摘过程也充满乐趣。我和同学们每天都要到学校旁的一棵大桑树上摘取叶子。由于大家都养蚕,很快就将低处的叶子摘得差不多了。于是胆大的同学便爬到树上去摘取更远的叶子,下面的同学则一片欢声笑语地等待着。
大约经过二十多天的精心照料,蚕宝宝会长得又大又粗,期间还要经历四次蜕皮的过程。当它们的体长长到十厘米左右时,食量会减少,腹部渐渐变得透明。当它们头部昂起、身体左右摆动时,就意味着它们即将开始吐丝结茧了。
在小学时期,我们还有毛笔字课。为了使书写更加顺滑并储存墨汁,我们会在墨盒里垫上几层丝绵。于是我们想到了一个创意:将准备吐丝的蚕放在用高丽纸蒙住的小碗上,它们就会开始绕着碗口吐丝,形成一个圆形的丝绵片儿供我们使用。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童趣小玩闹而已。
当蚕宝宝完成吐丝后,它们的身体会变小呈纺锤形。大约半个月后,它们会变成蚕蛾的样子。雌性蚕蛾体型较大,雄性较小。后它们会开始产卵。我们会将蚕蛾放在纸上让它们产卵,以便明年立夏后再度养殖或送给同学。
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见证了它们的生命奇迹:从卵到成蚕、吐丝、变蛹、成蛾、产卵。每一次观察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美好。同学们也都会分享养蚕的经验和成果互相炫耀自己的蚕丝收获。那时虽然玩具和娱乐不多但与大自然的交流却更加丰富小满养蚕也成为了当时孩子们流行的一种时尚活动然而这个习俗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如今又到了小满时节我真心希望再次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辛勤喂养自己蚕宝宝的温馨场景再次出现让这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得以延续下去。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请尊重原创保护版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