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队总结心得体会


《心礼交融,美在言行》

本文作者余忠艳女士与孔氏后裔孔祥林先生有幸相遇。

常言道:“言为心声,行为心表。”简单说来,这就是“心礼合一”的道理。我从事礼仪研究和教育工作已经多年,深感礼仪之美在于其外在的展现,而礼仪之精髓则在于其内在的涵义。这“妙”就妙在举手投足之间所流露出的思想内涵,才是礼仪的真正灵魂。

一、礼仪之美显于外

礼仪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无论一个人的学识多么渊博,思想品质多么高尚,都需要通过美丽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比如:

教师在授课时,应着装得体,给学生展现儒雅的知识分子形象;

医生看病时,应穿着白大褂,为病人展示专业医者的形象;

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着,给人以严谨执法的公务形象。

各个行业都需以整洁的仪表来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正如孔子所说:“不学礼,无以立。”

二、礼仪之魂隐于内

虽然礼仪的表现形式很重要,但真正决定礼仪之魂的是其所蕴含的意思。我们应看到外在表现背后的“微妙”之处。比如:

热泪盈眶的人,其喜悦并非源于伤心;

满身泥泞的人,并非不讲卫生,而是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怒气冲冲的人,并非不友好,而是在与犯分子作。

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不能轻易对一个人的行为下结论,而应了解其所处环境及前后因由,才能准确判断其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正如孔子所言:“观察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动机和原因,再观察他安于何处。”

三、“心礼合一”的深层含义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炎黄子孙应弘扬这一传统美德。但有些人对礼仪文化理解不够深刻,特别是那些追求自由的人,将尊重和礼貌视为繁琐之事。还有人讲究文明礼貌并非出于真心尊重,而是为了奉承。这样的礼仪难以持久并做到自律。

孔子曾说:“真正懂得礼仪的人,是明白尊敬他人即是尊重自己。”我坚信,以严于律己为良好风范的君子,应以谦逊的态度为荣。

(一)“心礼合一”益于心身健康

胸怀坦荡、内在修养高的君子会真诚地与他人相处,而非用虚情假意去迎合他人。以“礼”相待,“心礼合一”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二)“心礼合一”助培良习

礼仪主要是用来要求自己的。真正的君子无论在何处都能做到表里如一、严格要求自己。长期如此便自然形成了严于律己的好习惯。而那些总是对他人的高标准而放纵自己的人,“心礼不一”只会导致许多坏习惯的出现。

(三)“心礼合一”塑造完格

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孔子曾说:“君子不因人言而轻易判断他人。”也就是说,君子为人处事有独到见解和正确是非标准。只有始终保持“心礼合一”的风范才能充分展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礼仪之美在于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其精髓则在于内在的涵义即“心礼合一”。文中书法作品由先生所书,以书法之美传递礼仪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