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运行人员工作心得
上周我撰写了一篇文章,探讨电厂中哪些岗位的晋升速度较快,其中融入了我个人的工作心得。尽管许多读者对文章中的观点持有不同意见,但长期在电厂工作的人们都能深刻感受到,电厂的晋升机制其实相当合理且公正。
在电厂中,选拔人才的出发点首先是技术水准。这绝非空谈,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员工的基础能力是否达标。身为高技术行业的一员,若不懂技术或是外行试图介入一线管理,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事实上,在电厂中,外行干预内务的情况并不多见,外部人员很难融入电厂一线的圈子。
我们可以回顾过去发生的,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于技术水平不足所导致。包括执行措施不到位、操作失误等非技术性问题,其根源亦可归咎于技术水平的不足。对于那些能够深刻理解问题、具备高度认知的员工来说,他们应当能够避免这类低级失误的发生。现实往往与期望背道而驰。我曾在工作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进行DCS模块通道测试时,误将运行机组的公用真空泵停止,主要原因便是对系统不够熟悉,未能意识到两台机组共享设备的重要性。
领导对我的评价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这的确是实情。行业内也有一些令人痛心的操作失误,若能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并提高警惕,或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这些的根源依然可以归结为技术水平不够,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工作现的问题有时被归咎于工作繁忙,因此员工可能会选择“冒险”操作,从而忽略了安全规定。这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而是在晋升的道路上,技术只是众多考量因素中的一环。当一名员工被考虑提拔时,他的技术能力肯定是达标的,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起作用。
很多读者在留言中表达了对技术的过度执着,他们认为技术高的人理所应当适合管理岗位。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虽然技术精湛,但在管理岗位上可能会遇到诸多挑战和麻烦。除了技术之外,管理还涉及到战略规划、协调、沟通以及执行等多方面的能力。
我看到过许多同行在走到管理岗位后,不再像以前那样技术出众。比如有一位同行,之前只负责锅炉专业,但在项目建设时被提拔为项目副总。他需要与多个部门和乙方进行协调,不仅要安排本厂人员的工作,还要制定节点计划,考虑各个专业的需求,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这些都不是他所擅长的,导致后来的工作一团糟。
还有一种现象是过分执着于技术。这类同行在工作中常常只谈技术,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事情一律反对。然而在一个电厂、一个项目或一台机组中,虽然有技术标准,但也会有特例。做管理不仅要关注技术,还要考虑整体的经营计划和对问题的全面分析。例如在选择测点元件时,虽然进口品牌的质量较高,但也要考虑性价比。对于一些不重要的测点元件来说,没有必要花费几倍的价钱去购买进口品牌的产品。
对技术的热爱并非坏事但需要保持平衡的态度并做好长期投入技术的准备。理想的晋升制度应分为技术和管两条线其待遇和未来发展空间应保持同一维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同时也能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但在现实中我很少看到有电厂能做到这一点因此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除了保持自己的技术能力外还需要增强自己的管理意识不能仅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否则会错失很多晋升的机会。
最后我想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有些事情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放弃对更好社会的追求正如《追风者》中沈图南对魏若如所说的一样“差异并不是坏事关键是晋升的道路一个良性社会晋升的道路必须保持畅通这样才能给底层的人们机会让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他们想要的生活。”我们为之奋斗的就是这样一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