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煮饺子歇后语下一句


这个酒器独特无盖

□詹氏悟得之宝

这酒器外形奇异,独具一种韵味。它在色彩上别具一格,犹如一个自成一派的行者。壶身塑造了一只四爪龙作为手柄,龙嘴大张,角立而起,怒目旁观,前爪攀附于壶顶,龙体直挺,尾部曲折,后爪扣住壶下腹。一侧则设有简短的流水口,另一侧则是小人形态的雕塑,跃然于壶身之上,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有句俗语叫做“茶壶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用来形容人的表达能力不强,满腹学问却无法表达出来。虽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但茶壶的妙用却能让人眼前一亮。饺子可以从无盖之处装入壶内,却难以从壶口倒出,这其中的奥妙令人称奇。

你若见到一个没有盖子的壶,是否会误以为它只是个装饰品或模型呢?非也。有一种酒壶,虽然没有盖子却能倒出美酒,让人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与巧思。

在辽宁省博物馆中收藏的这件白釉黑花葫芦形倒装酒壶便是如此奇妙的器物。它以葫芦为形,出土于阜新白台沟水库的金代墓葬遗址。远看此壶,形似葫芦,故得名白釉黑花葫芦形倒流壶。壶的顶部塑有一尖蘑菇形钮,看似有盖,实则不可开启,因为壶盖与壶身是一体成型。

那么,这个无盖的壶是如何实现倒酒而不漏的呢?秘密就在于壶底。此壶样式古拙,底部设有一圈足,足壁较厚且向外稍有撇开。在圈足内有一个注酒的圆孔,装酒时需将壶倒置,待酒装满后再正置。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壶底有孔,但酒却不会从此处流出。相反,酒可以从壶身上的壶口倒出,仿佛魔术一般。

此神奇之壶的奥秘何在?原来全在于其内部的巧妙构造。壶内设计有两根隔水管,一管连接壶底孔洞,一管自壶口向下延伸。当向壶内注水时,水若从壶口流出则表示已满,此时将壶正置,内外管水面相平,酒水便不会从底部漏出。这正是运用了物理学中的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时,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相平。

专家研究后认为,倒流壶的烧制过程也颇为讲究。在烧制时需先制作出壶的外形,再将两根隔水管置入壶体内,最后完成烧制。这种精巧的设计不仅使顶部无盖,灰尘难以进入,保持了清洁卫生,更处处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

是瓷器的故乡,人们倾注了无数心血于各种瓷器的制作之上。这种倒流壶便是其中的一种。虽然如今我们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这种神奇的瓷壶,但其悠久的发展与流传历史仍可让人一窥古代人的超凡智慧。

至于倒装壶的起源时间尚无确切结论,目前已知最早的一件为郑州博物馆收藏的“唐代白釉倒装瓷壶”。从其造型设计与制作工艺来看,它已非初创时期的产品,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生产与改良而成的。这也意味着在唐代之前就已有能工巧匠发明了这种神奇的壶。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倒流壶造型别致,堪称精品。现今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件五代耀州窑“青釉剔刻花狮流倒装瓷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壶集捏塑、剔刻、模印装饰于一体,展现了五代耀州窑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之前提及倒流壶起源于唐朝甚至更早时期,并在宋、辽时期广泛流行,也是清代备受追捧的壶式之一。它是我国陶艺术中的一朵璀璨奇葩。辽博还收藏了一件辽末金初的“白釉褐彩鸡头提梁倒装瓷壶”,其造型别致、色彩斑斓、生活气息浓厚。

看着这小巧的酒器,是不是感慨万千?古人的物理学知识真是令人赞叹不已!在这小小的酒器中蕴含的乾坤真是不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