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字头的字有哪些词语


古诗中,一个“西”字蕴含了多少故事与情感?西风中瘦马摇曳,西出阳关再无旧友,西窗下剪烛共话。从离别的感伤到隐逸的淡然,从塞北的苍茫到江南的秀美,“西”字如同一根纽带,串联起诗人们的豪情与落寞。老话中虽提及“西出阳关无故人”,却未曾深思为何偏偏是“西”字占据诗中的主导地位,这其中既有偶然的巧合,亦蕴含了千年的文化密码。而每当人们诵读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时,背后所展现的灵魂又是何等深邃与丰富。

公元730年的春日,长江之水携带着桃花的芬芳向东流去。那时,28岁的李白在黄鹤楼顶饮下一壶酒,目送着友人的船消失在江雾之中。他轻拭嘴角,挥毫泼墨,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其中“西”字背后,将长壮阔与离别的愁绪一同融入了酒中。而后,当他听闻扬州城外的桃花盛开如画时,不禁懊悔道:“早知如此美景,我该与他同游扬州!”

十五年后,安史之乱使长安城陷入混乱。5�年后的王维在渭城客栈中与友人告别时,紧住元二的手不肯松开。客栈外柳树新绿初发,王维将最后半壶酒强行灌入友人喉中:“你若西出阳关,便再寻不到如我这般陪你饮酒的朋友了!”此句后来被编成《阳关三叠》,唐朝的学子们每至甘肃便要高歌一曲,令人误以为大漠中遭遇了狼灾。

江南水乡的渔夫和却不受这些情感所困。他在西塞山前投下鱼竿,白鹭在桃树枝间掠过水面,鳜鱼肥硕得能撞破渔网。他悠然自得地哼唱着《渔歌子》,宛如唐代的“乡村短视频”。连苏轼见到此景都心生手痒,提笔仿作:“渔夫醒时春江暖,梦中落花飞絮飘。”但终究山寨之技难敌原版之韵,现今小学生的作业本上仍印着和的佳作。

杜甫在成都草堂的生活虽过得拮据,但他的诗篇却常常展现出广阔的视野。公元764年的早晨,他推开吱嘎作响的窗户,遥望西岭雪山如千年绿豆糕般矗立天边。再观门前,东吴商船将河道挤得水泄不通。杜甫不禁感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二十字将空间与时间定格于纸上,后人每欲写山水诗时,都需先向杜甫致敬。

最懂生活之乐者莫过于白居易。他于公元822年请求调任杭州刺史时,心中早已盘算着西湖醋鱼的美味。春日里他漫步至孤山寺北侧,踩着青石板路踏入贾亭西头。他凝视着新绿的春草低吟:“繁花渐欲迷人眼眸, 浅草才刚没过马蹄。”这首《钱塘湖春行》被编入语文课本后, 孩子们春游后作业之困, 不禁哀叹:“白居易春游作诗, 我们春游却要写他的诗!”

“西”字在古诗中绝非仅指方向。它是李白酒中的伴侣, 王维心中的催泪石, 和钓鱼时的利器, 杜甫窗外的风景, 白居易笔下的灵感来源。如今高铁飞驰、手机捕捉美景, 但我们为何仍诵读这些以“西”字开头的诗篇? 因为即便是最快的5络速度, 也无法超越李白那坛历经千年的酒香。下次堵车在高架上时, 不妨翻开这些诗篇, 或许能听见和隔着车窗呼唤:“兄弟们, 西塞山已到, 下车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