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镶玉常见的五种工艺
“金镶玉”工艺,乃是在玉石、陶瓷、紫砂、琉璃等艺术品表面镶锡包金的独特技艺。这一金银与玉器的结合,为我国所独有,历史久远,制作精湛。
相传,“金镶玉”在琢玉工艺中的学名称为“金银错嵌宝石玉器”。其背后与和氏璧有着深厚的渊源。据说王莽篡位后,迫使皇太后交出玉玺,愤怒之下,皇太后摔玉玺一角。王莽遂命工匠用黄金巧妙修补,称之为“金镶玉玺”,“金镶玉”因此得名。
此工艺的核心在于“镶”字,需要工匠通过连续不断的敲击,将金丝或金片巧妙地镶嵌到图案之中。
自古以来,金玉相配便寓意着“金玉良缘”。正如《红楼梦》中所述,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结合被视为金玉良缘,然而贾宝玉心中只有林黛玉,钟爱木石前缘。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金和玉象征着高贵与纯洁。李白曾以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来赞美金玉的价值。“金镶玉”不仅象征着金玉良缘,更是尊贵吉祥与超凡脱俗的完美结合。
关于“金镶玉”的手法,最早见于清代乾隆年间。据说这一技艺是由乾隆宠爱的香妃带入中原,并在清末逐渐失传。当时,进贡的玉器中,一些带有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便包括了几件金镶玉作品。这些玉器薄如纸片,嵌有金银丝和各色宝石、玻璃,令人赏心悦目。乾隆皇帝观后大为赞赏,当即下令只限宫中所有,不予外传,并命内务府造办处仿制。
宫中的玉师们运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结合乾隆工宫廷技艺,终于创造出象征皇家的金镶玉玉器。乾隆皇帝还曾作诗赞美其精巧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