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一)建构数学学习理念

在20世纪的后半叶,数学教育界盛行一种热议——建构数学学习理论。这一理论指出,数学学习的本质不应被视为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其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的主动建构过程。换言之,数学知识无法直接从一个人复制到另一个人,每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通过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并通过反思来主动构建。在这一观点下,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数学建构活动的推动者。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准确无误地从书本上传递知识,而应成为这一建构活动的深思熟虑的设计者、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二)人本心理学理论的视角

人本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它强调人的因素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学校应该致力于培养真正的学习者,既有创造性的科学家和学者,也有实践家。这些人能够在现实所学的知识与未来动态、变化的问题和事实之间,找到一种美妙的平衡。罗杰斯作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认为,知识的掌握和系统的学习并非学生最重要的任务。相反,帮助学生学习、获取信息和实现个人成长才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这将使他们更有建设性地去面对“现实世界”,而这并非仅依靠教师的知识传授就能实现。

(三)皮亚杰的教育思想探索

皮亚杰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智慧,而非存储记忆,是为了创造智力的探索者,而非博学者。”回顾我们今天的教育,一个持久的挑战仍然摆在我们面前:学校教育并未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得最大程度发展的机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过于偏重于知识体系,而忽视了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态度以及科学精神。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乃至科学研究所必需的核心能力。

(四)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的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