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胶时核酸染料加多了
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鉴定重组工程菌的方法主要包括菌落PCR和测序两种。
一、菌落PCR和测序的优劣势对比
1. 菌落PCR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对多个菌落进行鉴定,提高了效率,并且试剂和操作成本更低。由于PCR的灵敏性较高,存在微量污染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菌落PCR只能判断目的片段是否存在于质粒中,但无法确定序列的正确性。
2. 测序的优势在于验证目的基因的存在和正确性,提供质粒骨架和其他插入片段的序列信息。但测序的试剂和操作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筛选实验。测序需要进行复杂的样本处理和数据分析,耗时较长。
二、菌落PCR流程
前期准备:需要含有单菌落的平板、PCR缓冲液、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无菌水以及八连管、PCR仪、琼脂糖凝胶电泳设备等。
实验步骤:
1. 设计引物: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推荐使用Primer Premier、Oligo等专业软件。
2. 八连管与平板标记:处理较多菌落时,需清晰标记。
3. 挑取单克隆菌落:在超净工作台中,使用枪头挑取单个菌落。
4. PCR扩增:取上清液为模板进行反应,PCR仪可精准控温、控时。
5.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PCR产物,这是鉴定菌落阳性克隆的关键。
三、菌落PCR应用
1. 筛选阳性克隆:菌落PCR常用于筛选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阳性克隆。
2. 重组子克隆的鉴定:利用菌落PCR可以直接筛选含有特定外源基因的重组克隆。
3. 测序前PCR扩增:菌落PCR可降低测序前各步骤的总成本。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Q1:平板长菌,挑的单克隆菌落能摇起来,但菌液PCR没有条带?可能原因包括重组或连接失败、摇菌时间过长、PCR反应体系问题等。解决措施包括重新检查质粒酶切、连接步骤,控制摇菌时间,更换酶和引物等。
Q2:平板长菌,挑的单克隆菌落能摇起来,但菌液PCR与阳性对照的大小不对?可能原因包括引物特异性差、目的基因存在所用酶的酶切位点、小片段核酸污染等。解决措施包括使用载体的通用引物进行扩增,重新设计酶切方案,优化实验环境等。
Q3:平板长菌,挑的单克隆菌落能摇起来,但菌液PCR出现多条条带?可能原因包括引物特异性差、Mg2+离子浓度过高、酶量过多或质量差、菌落污染等。解决措施包括更换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更换质量可靠的酶等。
Q4:平板长菌,挑的单克隆菌落能摇起来,菌液PCR也有目的条带,但测序无信号?可能原因包括未连接到载体的目的片段仍存在于菌液中或污染问题。解决措施包括重新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排查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