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集团中期收入2.5亿港元


近期,酷派集团成功复牌,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关注酷派手机在京基系手中的未来走向。

回顾2023年,公司手机及配件收入规模虽不及2亿港元,但这并未阻挡酷派这一昔日手机巨头的转型之路。创始人郭德英虽然已经退出酷派集团,但他的传奇故事仍被外界津津乐道。他科班出身,为通信技术升级迭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郭德英生于河南南阳,学业有成后南下深圳大学任教。1993年,他放弃教职,创办宇龙通信,即酷派集团前身。公司创立之初,传呼机仍是通信市场的主流。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郭德英带领酷派逐步崭露头角。他借助早期铺垫的人脉,与联通合作,推出了第一部手机CECT酷派688,震动了整个市场。随后,酷派凭借技术优势乘胜追击,推出了双卡双待手机酷派828,因产品稀缺而收获一众拥虸。

随着电信运营商在手机产业链条上逐渐失去地位,酷派的收入规模也受到影响。公司曾面临存货高企、经营严峻考验的困境。为应对流动性危机,郭德英引进了投资者,最终选择离开酷派。此后,酷派经历了两次易主,进入了京基时代。

陈家俊接手酷派后,面对国内手机市场新的格局,他进行了全面的人员、产品和渠道调整。虽然公司尝试推出主打高性价比的手机产品,并在渠道上选择区域直供模式,但市场冲击依旧巨大。酷派的手机业务逐年萎缩,面临着重返市场的困难。

与此其他手机厂商也在寻求转型。陈家俊明白,单靠手机业务已难以突围。集团开始拓展多元化领域,计划由传统手机制造企业转型为智能科技综合企业。除了手机业务外,公司业务还拓展至地产物业租赁领域,并在2023年下半年加码数字货币业务。目前看来酷派的转型有一定的成果,加密货币业务和租金收入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此外酷联这4家手机厂商已不再依赖手机业务他们将重点发展5G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新技术寻找新的增长点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