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最大的服装批发城


“师奶,你这店开了多久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就经常来这里。”师奶笑盈盈地回应:“是啊,我都记不太清了,好像是这里刚开业就在了。”

“不过感觉现在来这儿的人少了许多。”师奶点头:“你说得对,当年这里可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现在与过去的确无法相提并论…”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随着城市的发展,学校搬迁、商圈分散、人员流动,这些记忆却从未被遗忘。

若我提及襄阳的市中心在哪里,你可能会迟疑片刻,但脑海中会闪现“广场”这个答案。你的记忆里,一定会出现广场的鸽子、花坛一侧的大屏幕、晚上跳舞散步的叔叔阿姨,还有套圈和彩绘的小摊…

当问及襄阳最大的批发市场在哪时,即使已不再繁华,你依旧会想到“九隆广场”。记忆中,你曾与家长来此购买玩具,与配饰店老板讨价还价,四楼电梯口喜庆的节日装饰…

多年前,没有像万达那样的大商场,人们的工资普遍不高,生活质量也有限,精神层面的购物需求较少。在没有智能手机和购物应用的年代,想买便宜又实用的东西,只能到批发市场逛逛。当时,白鹤市场和九隆广场是人们常去的地方。

我仍清晰记得,小时候爸爸为了锻炼我的胆量,让我到店里与老板娘谈价。当他认为价格合适时,就会把玩具买给我。我的小书包和文具盒也都来自这里。每次到三楼,我都会被那些五颜六色的卡通元素吸引,就算不买,也要去看一看摸一摸。

家里日常所需的用品,如肥皂、牙刷、毛巾、开水瓶,以及节日的对联装饰,都是在九隆广场购买的。妈妈曾说,家里大到壁画、柜子,小到塑料袋,都有九隆广场的痕迹。

爸爸的师傅师娘在这里做十字绣和配饰生意,经常送一些小玩意给我,所以直到我上高中之前,这里都是我经常来的地方。几乎一到周末就会拉着爸爸妈妈过来溜达。先去四楼跟师奶打招呼,然后再下楼挨个逛逛。到处转转看看之后,一早上的时间就过去了。

中午与师奶一起吃饭,下午爸爸妈妈出去逛街,我就在店里看师奶缝十字绣、串珠子、与人讲价。一下子帮忙拿东西,一下子学学手艺,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收店的时间,这时候爸爸妈妈也刚好来接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