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的功能性和作用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大约四百到六百万年前,我们逐渐演化出了直立行走的能力。随后,我们的长途行走和跑步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切得益于我们的足弓、长跟腱以及通过出汗进行降能力。令人惊讶的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长途旅行都是赤脚完成的。

一些证据表明,鞋子的出现是在大约三万年前。在那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人类所穿的鞋子都非常简单,主要为了保护脚底。直到大约一百年前,各种时尚鞋靴的出现开始改变我们的脚形。从20世纪70年始,减震跑鞋与运动同时兴起。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跑鞋对我们的影响可能弊大于利。最近,《BMJ Open Sports & Exercise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穿鞋会改变我们的跑步方式,削弱脚的力量,从而导致许多常见的运动损伤。这篇综述整合了来自进化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力学领域的资料,以揭示我们天生的适应能力。

研究人员对男性和女性的跑步损伤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35%到50%的跑步者会在某个时候受伤,对于适应长跑的物种来说,这一比例相当高。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膝盖、胫骨、脚踝和脚。这些损伤大多发生在骨骼或结缔的部位,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肌肉传递力量,使运动得以进行。

上世纪七十年代诞生的第一款大众减震跑鞋广告声称能防止跑步损伤。新的研究指出,穿鞋会降低传递给大脑和脊髓的信息质量,导致跑步机能变得迟钝。长期穿跑鞋跑步还会导致脚变得更弱,并可能导致足弓塌陷。当我们开始穿跑鞋跑步时,我们的脚并不适应这些力学作用。

有趣的是,一项研究发现,穿极其简单的鞋子行走八周后,脚部的肌肉量和强度会增加。研究人员还建议进行平衡运动以改善我们对身置和运动的感知,这被称为本体感觉。使用平衡板等设备可以增强下肢稳定性和足部力量。

赤脚走路或跑步似乎是一种简单且明确的本体感受训练形式。实际上,与穿跑鞋的跑步者相比,赤脚跑步者较少报告膝盖受伤和脚跟疼痛的情况。赤脚跑步者也确实报告了更多的小腿和跟腱损伤情况。这表明对于不习惯赤足运动的人来说,过快地过渡到赤脚运动可能会导致肌肉和肌腱超负荷使用。尽管赤脚跑步有其优点和潜在风险,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适合尝试。对于那些想要尝试的人来说,最好的建议是在跑步前尝试赤脚走路。如果在极端温度或路面有锋利物体的环境下行走或跑步,选择极简鞋可能是明智之举。虽然这些鞋与赤脚并不相同,但它们提供与赤脚类似的力学原理却与穿跑鞋截然不同。除了选择适当的装备外,保持活动状态并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未来的运动损伤。预防运动损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装备选择和生活方式等参考文献:几项研究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