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心得体会简短
本文为《品读》杂志2025年第1期的内容。
一直以来,我对绿皮火车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咣当咣当的响声,伴随着家的距离越来越近或远去,总是让我心情复杂。
在25岁那年,我开始经商,逐渐从附近的城市扩展到更远的地区。那时,火车成了我主要的交通工具。回忆起第一次乘坐火车出远门时,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期待。我还特地提前去了火车站,了解买票、候车和检票的程序。当时的车票需要到车站窗口购买,票源紧张时,买到后天的票也是常有的事。人们不得不在候车室等待,直到检票上车。那时,候车室里常常可以看到一家子人聚在一起,男人喝水,女人织毛衣,孩子们兴奋地吵闹。但长时间后,孩子们累了,只能在行李上休息,在嘈杂混乱的候车室中入睡。方便面很少见,人们需要自己带大搪瓷缸或铝制饭盒,接热水泡食。也有人带着家里的饭菜,或是啃面包、烧饼,出门在外,一切从简。
我曾在春运期间从呼和浩特返回济南,亲身体验了“拥挤”的真谛。不仅座位上、过道里挤满了人,连座椅前的狭小空间、座位下面、行李架以及厕所里也都人满为患。这种拥挤考验着人们的体力和心理承受极限,却也激发了人类的无限潜能。我上车时两手提着帆布包,还拿着一瓶水,但下车时却无处安放这些物品,连水都未能喝上一口。人们像是被束缚在这片狭小的空间中,稍有动作就会碰撞到他人。即便在这样拥挤的环境中,乘务员的叫卖声仍然清晰可闻。他们推着小车在人群中穿梭:“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请让一下……”
相比之下,卧铺车厢简直如同天堂。虽然铺位很窄,但属于自己的空间让我可以躺下休息。累了,我可以打牌、喝酒、聊天、看书,或者发呆,欣赏窗外风景。甚至想去厕所时也可以随时行动,只需在门外稍等片刻。那个时期未曾经历过春运期间绿皮火车的人,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到这种自由上厕所的幸福感。
平日里绿皮火车也有不拥挤的时候,那时的旅行更像是一种享受。人们的情绪更为平和,彼此间礼貌相待,上下车时帮忙拿行李的情况也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