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六种方式
编者寄语:课堂教学,是一场互动盛宴,问答之间,思维火花四溅。如何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与有效性?如何掌握提问的艺术?如何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乐于提问?本期我们聚焦“课堂问答”这一话题,共同探讨,交流心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巧妙构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如同思维的引路标,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其创造力。如何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提问环境呢?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尤为关键。结合生活实例和社会热点,打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认知的起点,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问题如清泉石上流,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深度感悟,他们便踏入语文学习的美妙殿堂。
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陶罐和铁罐》一课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对话内容后,可学生进行课本剧式的排练。在学生沉浸在角色表演中后,教师恰到好处地抛出几个问题:“陶罐与铁罐,你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扬长避短?”这样的问题直击学生心灵,引发深度思考。
教师提问时,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每个层次的学生都需要注到。难的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者将大问题转化为连续的小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这样不仅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也能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
心理学告诉我们,从问题提出到解决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问题的难度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从简单的即刻回答到需要深度思考的创造性回答。避免为了赶进度而匆忙提问,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巧妙设置问题如同搭建一座通往知识的桥梁。问题不宜过易也不宜过难,要刚好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挑战中收获成长。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确保问题具有实际价值。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李时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李时珍的旅程有多艰辛?”、“他亲口品尝材是否安全?”等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把提问的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评价。评价时要关注问题的相关性和集中性等度,以此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和提高问题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