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有哪三大规程
原料煤选前准备工作(1)
选煤厂在购入原料煤之前,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批次原料煤经过选煤流程后的经济效果,技术检查煤质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通过科学的技术检查和煤质分析,可以获得煤的全面特性,有效指导原料煤的购入实施,并为经济技术指标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从而促进后期选煤经济效益的提升。
在原料煤购入前的技术检查主要是依据煤样浮沉报告的相关数据,对各级产品对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煤质分析和成本核算。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各级产品的理论产率和对应的指标,这不仅为选前选后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而且在鉴别原料煤的可选性、浮选精煤的盈亏点、单一原料煤的真实理化指标计算以及合理配煤等方面效果显著。为企业稳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量的实践表明,只有掌握了批次原料煤的煤质特性和技术经济指标,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原料煤购买方案和生产方案。
原料煤是需要单洗还是配洗、选后精煤产品质量的具体要求、吨原料煤选后利润空间的大小以及如何做对企业更有利等问题,都需要从原料煤浮沉报告中寻找答案。
原料煤浮沉报告的真实性非常重要。企业需要采样、制样、化验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规范作业的态度,以准确及时地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原料煤的煤质特性。
随着煤炭市场的发展,煤炭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场竞争实质上是质量的竞争,也是企业性价比的竞争。同样产品比价格,同样价格比质量。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严格把控产品质量,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否则,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采样工作是煤质质检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选煤厂对原料煤进行煤质分析的前提。采样是一个细致的过程,从批量物料中取出少量试样,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代表总体。采样人员应熟悉采样理论和采样的基本原则及方法,以避免数据失真导致后期工作的被动开展。
制样和化验环节也至关重要。制样是按照规定的程序降低煤样的颗粒度,减少煤样的数量,目的是从大量样品中缩制出能代表原料煤理化性质的煤样。为了保证制样过程中不样品的代表性,制样人员应熟悉煤样的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相关机械设备和工具,并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程操作。
及时的煤质检测结果与企业的销售等多个环节紧密相连,准确的质检数据为企业经营人员提供营销分析的数据支撑。在实际工作中,采制化人员若能真实反映原料煤的特性,为生产和销售提供准确的数据,就是为企业创造效益。
洗选原料煤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生产工艺提取企业需要的优质洁净产品。常规的选煤生产工艺系统通过洗选生产出精煤、中煤、矸石和煤泥等产品。
精煤的生产过程涉及工艺系统中不同设备对原料煤的分选、分级、脱水脱泥及干燥等环节,最终通过运输设备送到精煤场地。
原料煤的浮沉报告对于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浮沉报告数据可以准确计算出原料煤选后各级产品的产率和其对应的理化指标。报告中的浮沉结果还能反映出原料煤的洗选属性,即各级产品在分选过程中的分级难易程度。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设备、原料煤质量波动、人员操作技能等因素的影响,选后精煤的实际回收率会低于理论回收率,这就是洗选效率系数的体现。提高洗选效率系数是选煤厂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原料煤的配比过程中,除了考虑其理化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原料煤的综合水分、综合灰分、选后精煤的综合产率、工时效率以及成本核算等因素。合理的原料煤配比不仅能获得选后优质产品,还能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
综合成本是指原料煤从购进、生产到产品售后的全过程费用,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附加费用。企业需要基于有效的浮沉报告数据以及供、产、销每个环节的管理机制来进行产品盈亏预测。
原料煤选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企业需要重视技术检查和煤质分析,提高采样、制样、化验人员的素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方案和原料煤配比,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