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人一般人不敢惹


01:

觉醒者,此刻即永恒。他们不沉溺于过往的遗憾,也不迷茫于未来的不确定。生命的每一刹那,他们都活得充实,成为自己命运的,同时以智慧照亮他人的道路。他们温柔面对痛苦与烦恼,因其知道这些情绪并不常伴随左右。

生活中常见一些人,做事时心无定处,总是心猿意马,忙碌之后却无收获,抱怨命运不公。其实,他们应该向内寻找答案,因为生活的苦,只有通过自我觉醒和实际行动才能化解。与其抱怨,不如深挖痛苦的根源,找到解决方法,不仅能解脱自己,还能助他人一臂之力。这样想来,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独特意义。

人生短暂,精力有限,我们无法兼顾所有事情。只要我们对自己选择的事有明确目标,知道其价值所在,尽力而为即可。那些试图兼顾一切的人,往往贪心过重,自以为是,最终可能一事无成。

02:

想象一条向往大海的的小鱼,它向遇到的每一条大鱼询问前往大海的方向。大鱼惊讶地发现,小鱼一直生活在大海中却不觉察。我们有时也如此,明明身处生活之中,却总在生活中寻找所谓的“另一种生活”。而真正的生活,就在我们眼前,却常常被我们忽视。

人们总是对身边真正重要的事物视而不见,直到失去时才感到懊悔。若一个人过于贪心,追求过多,最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若什么都想做好,则可能什么都做不好。而那些专注于一件事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将每一件事都做到了极致。究竟谁的人生更有意义,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

我们要学会自我肯定,也要学会自我消融。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难免会用自己价值观评价他人言行思想,进行揣度与误解。当我们在肯定自我后学会消融于众人之中时,既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也尊重他人的独特性时冲突便会减少。有一位医师虽仰慕禅法却未能得到传授正是因为他未能兼顾责任与修禅的平衡。当他全身心投入照顾病患时便忘却了自我烦恼。若只为自我解脱而放下责任则修行无果但若为众生而忘我则烦恼自消。禅意即在生活中我们不必舍近求远只需放下执念便得禅心一片。

03:

曾经有一人脾气暴躁、贪求无度寻求禅师收其为徒说禅师处所清净无人扰他心安以求在此修行禅师仅以书信回应 him告诉他真正能左右自己内心感受的只有他自己不必外求清静欢喜关键在于自身放下执着不必遁入空门也能修得正果。有些人虽日日听禅但心中烦恼依旧是因为只听不行动如身病不吃妄图自愈有何异理真正的修行不在于懂多少哲理而在于能否真正“放下”。包括放下一切善念与恶念放下所有欲望与妄想以及各种理论学说只有这样身心才能真正得到解脱。很多时候困扰我们的并非外界而是我们自己的执念和无法放下的一切。简而言之就是让我们身心困重的都应放下无论是善是恶挂碍即是放不下的部分。

04: 世间万事皆有其规律法则若想成就某事物必须顺应规律法则而行不可悖逆规律强行为之否则终必受挫于现实的困境。然我们身边不乏忽略规律法则之人在未充分了解自身能力和外界环境的前提下自视过高欲做天下事结果只落人笑话之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过于安逸的环境中会逐渐失去意志和精神缺乏勇气此时做些体力劳动不仅锻炼身体也有助于集中精神然而许多人鄙视体力劳动认为此等粗鄙之事非其所为。若从劳作本身的意义来看任何劳作都有其价值所在只要有价值人生就必然是充实的由此可见世上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不平等的观念在作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