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陷的处理措施


本文以某公路工程的实际运营情况为背景,针对路基出现的沉陷和翻浆病害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注浆技术加固沉陷位置,提升路基承载力;针对翻浆问题则采取表层处理和换填土技术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对路基进行隔离层的铺设和排水系统的设置,以预防翻浆问题的再次发生。对公路注浆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公路注浆后沉陷位置的承载力明显提升,可满足当前公路的正常通行要求。

关键词:公路工程;沉陷翻浆;注浆技术;

某公路工程于近期投入使用,全长约33.8km,路基宽度为24.8m,属于双向四车道。在多年的运营及自然环境的侵蚀下,路基已出现病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与翻浆。为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决定对路基的沉陷和翻浆病害采取专业技术进行处理,旨在全面提升路基的使用性能,确保公路的安全运营。

经详细,发现路基沉陷和翻浆是其主要病害。其中沉陷问题较为严重,导致路基承载力下降;而翻浆问题在某些位置影响显著,导致路基受水影响加大。针对这一情况,决定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处理沉陷位置,以提高路基承载能力。对于翻浆问题,则根据不同严重程度采用表层处理法或换填法进行处理。在处理翻浆问题时,还需铺设砂垫层并设置排水系统,以防止积水渗透。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机械设备和注浆材料的准备。机械设备包括注浆泵、泥浆制备机、发电机、钻孔机、洒水车以及若干小型机械。原材料主要是普通硅酸盐水泥、粗细集料和饮用水。在施工前还需明确施工中的注浆压力和配合比,其中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5~1.5MPa,水灰比为0.8。

注浆加固施工的第一步是钻孔。在钻孔前,需在本工程每个沉陷位置的周围布置探孔,以检查沉陷的具体情况。结合探孔观测结果确定钻孔的数量、深度和方式。探孔深度需穿过工程路基1~2m。钻孔采用梅花形排列,深度为路基下方5m以上。孔间距最大不得超过1.5m。

成孔施工完成后,开始埋设注浆管。本次施工采用高压胶管作为注浆管道,管道直径为20mm。注浆管道上每隔0.5m设置一个开口,用于浆液的注入。在注浆施工中如发生冒浆或漏浆问题,施工人员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封堵并加入速凝剂。注浆施工要保持连续性,避免中途停止。

对于轻微翻浆病害位置的处理采用表层处理法。该方法需先挖除部分翻浆土体,然后铺设砂垫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和宽度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于翻浆病害严重的路段则采用换填法处理,即将翻浆位置的土体全部挖出,然后采用合格的材料进行回填压实。

为预防翻浆问题的再次发生,在处理好翻浆病害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铺设隔离层和设置排水系统。隔离层应选用不透水的材料,如塑料薄膜,并设置在路基顶面以下适当位置。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水沟和盲沟组成,其作用是将侵入路基的水分。盲沟应垂直于路基方向设置,并与排水沟实现互通。

在本工程注浆加固施工完成后,为检测施工质量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沉陷位置的承载力得到显著提升,证明处理技术效果显著。公路的翻浆及沉陷是路基的常见病害,其成因多样。一旦路基出现此类病害,施工单位需结合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技术,以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 姜莹莹.浅谈公路路面翻浆的主要原因及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3):399.

[2] 林向楠.华北地区沥青路面冻胀翻浆防治技术[J].交通世界, 2015(12):60-61.

[3] 姜南禹.浅谈公路路面翻浆的成因及处理技术[J].科技展望, 2016(20)32.